在希望田野写就农技推广新篇章
——记北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关中华
大豆摇铃,稻穗低垂,沃野飘香……每到丰收的季节,乌裕尔河畔的北安大地上,满载着秋天的硕果和欢笑。这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离不开一位农技推广人的辛勤付出,他就是北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关中华。
自参加工作以来,关中华始终扎根在农业生产一线,致力于科技赋能兴农、保障粮食安全、提升耕地质量,用实际行动践行农技推广人的崇高追求,诠释了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情怀与担当。
为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他不断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方式,组建9个包乡技术服务队,建立“进乡包村、包村入户、入户到田”的服务制度,年均入户入田指导1500人次以上,遴选培育科技示范户120户,辐射带动种植户2万余户。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他组织建设科技示范基地12处,实现了“农技人员+示范基地+农户”的示范模式,积极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接,推广新模式,引进新品种,落实新技术。2025年,他带领团队指导全国绿色大豆高质高效示范面积1.8万亩,百亩攻关田最高亩产246.2公斤,平均亩产均超200公斤以上。三年来,他通过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编写科普书籍、宣传资料等形式,培训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驻村干部1.56万余人次。
他坚持不断推进优化施肥结构保护黑土耕地,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点58个,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全市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5%以上。累计争取落实黑土地保护有机肥抛撒项目45.52万亩,落实化肥减量增效“三新”示范区6万亩、“三新”集成配套示范区9.13万亩、“三新”航化示范面积6万亩,应用大豆根瘤菌剂面积105万亩,为耕地质量提升,实现黑土地持续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他积极通过建设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点,推广应用大豆种子药剂包衣技术,开展农药减量控害行动等绿色防控方式,北安实现市域耕地重大病虫疫情监测全覆盖,除草剂用量减少10%-15%,作业效率提高50%以上,既实现节本增效的目标,又有效保障粮食安全。
在农业科技发展的道路上,关中华同志始终坚持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思维,扎实的工作,不断探索实践,为推动北安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未来,他将继续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书写更加精彩的农业科技发展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