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理 论 评 论
垃圾分类齐参与,美丽黑河共受益。 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家家践行绿色生活。践行垃圾分类,守护绿水青山。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富国强兵,国之要务! 开放不忘警钟长鸣,发展更须强边固防! 常怀报国之志为民为中华,常思武备兵事强军强国家! 致富不忘国防,和平不忘忧患! 全民动员,同筑禁毒防线,人人参与,共建和谐社会 。 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 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燃气安全系万家,安全使用莫违规。 安全用气不离人,保证通风常换气 。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理论
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
//heihe.dbw.cn  2025-04-28 10:25:06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焕发生机与活力

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

孙琨 王干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强调“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法规制度体系”等,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相互关联、互为前提的关系。只有做好文化传承,文化发展成果才能不断积累,后人才能在前人文化实践的基础上开始新的征程,更好进行文化创新;只有基于文化传承的创新,才是一种有根基、有内涵、有生命力的创新,才能为社会生活注入源头活水。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具有历史性、艺术性、传承性、文化性等鲜明特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的同时,让更多文化遗产活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焕发生机与活力。

  加强科学保护。加强保护是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前提。保护必须是科学保护,只有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才能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坚实基础和支撑。我国文化遗产品类繁多、分布甚广,保护任务十分艰巨繁重。比如,中国传统建筑是我国古人劳动和创造的结晶,既是可以感知、触摸的物质文明的重要形式,也是积淀、传承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加强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需要充分尊重中国传统建筑师法自然、注重人伦、追求美感等特点,鼓励在符合历史建筑保护要求和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多功能使用。为此,要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统筹好抢救性保护、现实性保护、预防性保护,分门别类、按轻重缓急制定、实施科学的保护方案。同时,修订、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规范,确保文化遗产安全、可靠保护和传承。

  注重价值挖掘。文化遗产既包括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传承积累的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保存人类文明、促进文化认同、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启示等多重价值。比如,作为中医的一种治疗手段,针灸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等特点,至今仍在世界许多地方为患者带来健康,在一些西方国家也广受好评。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离不开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近年来,一些地方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将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消费新场景,使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了有机统一。为此,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深度激活文化遗产的创新创造基因,充分彰显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精神力量。

  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关键在人。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但相关从业人员总体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缺乏,限制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开展。同时,一些非遗项目因为技艺难度高、劳动强度大、耗时多、收入低,濒临失传。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需要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涉及考古学、历史学、化学、数学等多个学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因此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为此,需要文物保护、教育等相关部门联动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壮大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队伍。要完善优秀青年人才“选、育、助、用”的全链条培养制度,通过科研平台建设、重大项目实施、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实施高校优秀毕业生培养计划等多种途径,引导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事业,让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人民日报》

 
作者: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吴岩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开拓农村消费增量空间
· 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
· 提振消费须供需协同发力
· 培育释放消费新动能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