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大鹅“孵出”好光景
——北安市海星镇积极发展壮大鹅产业
走进北安市海星镇腾运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孵化车间,一幅忙碌且井然有序的画面呈现在眼前。工作人员手法娴熟地将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种蛋摆放在蛋盘上,随后推进智能孵化机,精心设定好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这些种蛋在接下来30天的孵化周期里,将被悉心照料,很快首批鹅雏就会破壳而出。
图为工人准备将种蛋放进智能孵化机进行30天的孵化
腾运鹅业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厂区内,孵化、脱温和消毒车间等功能区域划分清晰,41套智能孵化设备整齐排列,每年140万只鹅雏的孵化能力,持续为周边的养殖场和养殖户输送优质鹅苗。
图为工人展示圆润饱满健康种蛋
合作社负责人滕亚楠自豪地介绍:“咱企业有自己的种鹅场,养着1.5万只种鹅。在选育的时候,必须确保每颗种蛋都是优质的。咱用的可是国内最先进的八角孵化器,控温控湿精准,受热还均匀,能全方位守护种蛋发育。从种蛋筛选,再到养殖户手里的鹅雏,每个环节我们都严格把控。大概70天,鹅雏就能长到8斤半左右,肯定能给养殖户带来好收益。”
近年来,海星镇将发展大鹅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为扶持腾运养殖合作社发展,镇政府积极与各方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协助办理手续,帮忙解决租金、水电等难题。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一期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标准化厂区。去年,又依托404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成二期项目,新增25台套孵化设备,孵化能力大幅提升,养殖大鹅17.9万只,成功注册“安北富鹅”商标。在它的引领下,兴旺村同实屯培育出2户万羽养殖户,去年养殖大鹅5.4万只;兴隆村、岚光村、海星村也分别培育出养殖大户,全镇共培育11户。
海星镇积极在养殖模式上大胆创新,探索出“大户带散户”发展模式,动员常住村民小规模养殖大鹅,脱贫户也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参与进来。去年,村民散户养殖大鹅约1.6万只,真正实现了家家户户养鹅的热闹场景,全镇养殖量达到40万只。同时,扶持治安村成立新蓝图养殖专业合作社,争取到301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设养殖场,注册了“牧然珍宝”商标。去年,合作社养殖大鹅7万只,村集体增收20万元,人均增收1.2万元以上,96户脱贫户跟着受益,每户增收800至3000元。
为了进一步壮大鹅产业,海星镇提出“一街三带一园区”发展布局,计划在兴旺村兴胜水库附近建设百万只大鹅养殖园区。园区占地30万平方米,规划了8个功能区,年出栏大鹅目标为100万只,分三期建设。镇党委书记王春辉表示:“今年海星镇将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鹅全产业链发展目标,全力支持腾运鹅雏孵化场,解决孵化难题,力争实现140万只孵化目标。同时,帮扶现有养殖企业,引进更多企业,争取实现60万养殖目标,为全市鹅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未来三年,海星镇目标明确:建成腾运鹅雏孵化三期工程,年孵化量达200万只以上,冲刺全省首位;养殖种鹅5万只,成为全省第一;完成园区二期、三期建设,吸引20户养殖户入驻,实现大鹅单体养殖量全省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