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理 论 评 论
垃圾分类齐参与,美丽黑河共受益。 人人参与垃圾分类,家家践行绿色生活。践行垃圾分类,守护绿水青山。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富国强兵,国之要务! 开放不忘警钟长鸣,发展更须强边固防! 常怀报国之志为民为中华,常思武备兵事强军强国家! 致富不忘国防,和平不忘忧患! 全民动员,同筑禁毒防线,人人参与,共建和谐社会 。 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 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燃气安全系万家,安全使用莫违规。 安全用气不离人,保证通风常换气 。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国内要闻
黑龙江黑河——“两国人民在食物里找到共同语言”
//heihe.dbw.cn  2025-04-08 10:17:21

    编者按

  《人民日报》4月4日3版要闻刊发《黑龙江黑河——“两国人民在食物里找到共同语言”》,以俄罗斯游客伊万诺夫一家的早餐为切入点,通过微观视角呈现边城黑河的独特人文景观,交融在食物中的文化符号,正在成为这张“跨国早餐桌”上睦邻友好的生动写照。

  清晨5时35分,黑龙江黑河市的气温还很低。晨雾缭绕中,黑河市文化街早市摊位的灯光次第亮起。来自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的伊万诺夫一家将羽绒服拉链拉到最高,拎着4个保温饭盒朝早市快步走来。

  早市里中俄双语的招牌下,热气腾腾的豆浆、油条、蛋堡、包子等早餐已经准备好。俄罗斯游客与本地市民摩肩接踵,一起在寒风中大快朵颐,形成了黑河“国际化大早市”的独特景观。

  “听说热豆浆能熏化睫毛上的冰晶!”伊万诺夫9岁的女儿玛莎哈着白气,接过摊主递来的瓷碗,吹开浮在表面的豆皮,抿了一口,“这味道像极了妈妈煮的甜汤!”伊万诺夫一家的导游陈旭告诉记者:“早市是俄罗斯游客来到黑河的‘必修课’,他们爱这里的烟火气,更爱中国人的热情。”从2016年起,陈旭便开始在黑河带游客,已经服务了近千名俄罗斯游客。

  摊主李桂芳的豆浆车前,6盏小红灯笼在寒风中摇曳,洁白的冰霜下,写有“甜豆浆”字样的彩色俄语灯牌闪烁着。“俄罗斯朋友最爱加双份糖。”她熟练地舀起滚烫的豆浆,倒入印有中俄双语的文创纸杯。话音未落,伊万诺夫已经掏出手机,屏幕上是翻译软件里的中文:“请给我加3勺糖”。

  端着热腾腾的豆浆,伊万诺夫一家来到位于早市中心的露天就餐区,准备尝试一下社交媒体上“黑河早市攻略”中推荐的“碳水炸弹套餐”——金丝卷饼裹土豆丝,配油炸糕蘸白糖。路过的黑河居民孙淑芬看到伊万诺夫不熟练的样子,亲自上前教学:“要像包襁褓那样轻轻裹才不会漏。”

  走近另一个摊位,60岁的张建国正用冻得通红的手拾起黑玉般的冻梨。这位卖了30年冻梨、冻柿子的老摊主,如今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常用语。他一边哼着《喀秋莎》,一边抄起小锤轻敲冻梨,随着冰壳应声碎裂,晶莹的果肉露了出来,引得俄罗斯游客纷纷举起手机。

  “简直像在吃阿尔泰山的冰雪!”来自莫斯科的美食博主叶卡捷琳娜将镜头对准流淌着琥珀色蜜汁的冻梨。伴着这条视频将要发布的配文是《早市里的中俄谚语》——“俄罗斯谚语讲‘面包是万物之首’,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两国人民在食物里找到共同语言。”

  陈旭告诉记者,很多俄罗斯游客都觉得到黑河旅游感受到了幸福,幸福不仅来自风景与美食,更来自人与人之间毫无保留的善意。当俄罗斯大叔用筷子颤巍巍地夹起油条,当中国的蛋堡摊主学着用俄语说“祝您吃好喝好”,当冻柿子与俄罗斯蜂蜜在同一个塑料袋里相偎……这些交融在食物中的文化符号,正在成为这张“跨国早餐桌”上睦邻友好的生动写照。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吴岩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中俄双子城”解锁跨国交流新范式
· 许勤:全力以赴打赢春防硬仗 抢抓农时推进春耕生产
· 许勤:缅怀英烈传承抗联精神 团结奋斗再创龙江辉煌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