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春分,天气渐暖,正是大棚果蔬生长的黄金时期。在北安市通北镇东北亚(对俄)现代蔬菜产业园,种植户们抢抓农时,点种育苗,为新一年的好收成开足马力、辛勤耕耘。
走进产业园的温室大棚,温暖的气息裹挟着嫩苗的清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小白菜、芹菜、柿子等各类优质果蔬秧苗绿意盎然,茁壮成长。工人们穿梭在其间,熟练地给作物打杈、吊秧、绑蔓。在冷棚里,工人们正弯着腰,仔细地为土地覆上塑料薄膜,为即将到来的作物移秧做好充分准备。
图为工人在大棚里为土地覆膜
种植户齐春林这几天每天都在自己的三座大棚里忙碌。他时而观察秧苗的生长状况,时而调整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黄瓜苗已经培育成功了,再过三四天就可以分苗了,‘五一’前后可以上市。柿子苗也长势非常好,4月中旬可以移栽到大棚,6月中旬就能采摘。”齐春林满脸笑容地介绍着,言语中满是对丰收的信心。
该产业园占地23万平方米,规模庞大,共建有28栋温室,主要进行各种果蔬春早熟、秋延后栽培和反季生产,每年能产出蔬菜1400吨,带来385万元的收入。不仅如此,产业园还发挥了强大的带动作用,周边发展起40余家蔬菜合作社,吸纳了2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
近年来,通北镇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将其作为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动其向高效、特色方向大步迈进,让温室大棚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