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大连池市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河湖长制为引领,统筹推进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建设,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系统治理,打造了一批生态效益显著、惠民利民的幸福河湖工程,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构建“三位一体”河湖长制创新体系,责任到人。五大连池市通过“制度、组织、责任”三管齐下,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先后出台《河湖库“清四乱”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21个,建立“提示函+督办单”双轨督导机制,下达指令38件次;组织体系完善:推行“市乡村三级河长+警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形成303人责任网格,全年巡河超万次,问题整改率100%。强化责任体系,将河湖长履职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建立“督查+通报”机制,以考核倒逼责任落实。
实施科技赋能,用数字孪生打造智慧水利标杆。山口水库作为国家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率先引入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水库管理智能化、精准化。通过高清视频、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水位、流量、降雨量等数据监测预警,结合水文模型预测洪水趋势,提升防汛抗旱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兼顾防洪、发电、灌溉、生态用水智能调度决策需求。对大坝位移、渗流等指标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隐患,防控安全风险,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综合治理焕活“城市水脉”,修复生态促进效益双赢。针对讷谟尔河城区段枯水期黑臭水体问题,实施“拦河闸除险加固+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投资4142万元完成拦河闸除险加固、青山沟治理、中水利用等攻坚工程,清淤4.8千米,修建生态护岸2.8千米,实现“死水变活水”。蓄水后扩大回水面积,青山湿地公园水质超环保标准,成为市民休闲“打卡地”,实现环境蝶变。拉动沿河景观带建设,促进旅游和房地产发展,形成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格局。
开展侵蚀沟治理,守护黑土粮仓。作为黑土地保护重点区域,截至2024年末,全市累计投入3.9亿元治理侵蚀沟619条,提前1年超额完成任务。利用卫星影像、无人机勘察精准选址,2024年完成治理任务275条。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倒排工期、优先保障建材供应,施工进度全省领先。出台《五大连池市水土保持工程运行管护办法》等长效管护举措,确保治理成果持续惠民。
深化水生态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水文化品牌。投资123万元建成河湖长制主题广场、幸福河湖主题公园、水文化广场等,开展冰雪嘉年华等系列主题活动。依托山口湖4A级风景区、青山公园3A级景区,开发康养、研学等业态,擦亮“矿泉之城”名片,升级生态旅游。通过宣教引导群众“识水、护水”,开展全民参与共治,原创作品《建设幸福河湖守护水美连池》斩获第六届全国“守护幸福河湖”短视频大赛优秀奖,实现国家级奖项突破。
从制度创新到科技赋能,从生态修复到文旅融合,五大连池市以系统思维推进河湖治理,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