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日正式发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重要遵循。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特色民居错落有致、创意墙绘色彩斑斓、少数民族活动丰富多彩、非遗文化底蕴深厚……如今我市乡村文化建设正扎实推进。即日起,本报开辟“乡村文化振兴进行时”专栏,聚焦乡村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和报道我市的乡村特色文化、传统技艺及民俗风情,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月28日,沉寂了多日的爱辉区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达斡尔族小院热闹了起来,黑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毕业生们正在这里开启一场“高校学子探遗韵非遗技艺焕新光”研学实践之旅。同学们在民俗记忆馆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下,走进达斡尔族古老而神秘的文化世界,体验达斡尔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哈尼卡工作室,大家拿起剪刀和彩纸,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出一个个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哈尼卡”纸偶……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展现非遗手工技艺魅力,坤河乡突出达斡尔族文化内涵,发挥资源优势,探索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模式。
达斡尔族妇女给孩子们讲解“哈尼卡”制作技艺(资料片)
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2025年春节期间,爱辉区组织了秧歌汇演,坤河乡为此次秧歌汇演创作具有达斡尔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特色元素的创意哈尼卡50余个,将哈尼卡融入秧歌舞蹈表演中,使得秧歌表演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增添了民族风情。秧歌队员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展现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表演内容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秧歌的经典动作和队形变换,也有创新性的现代戏码。同时,队伍中还穿插了达斡尔族“哈库麦勒”舞蹈表演。通过秧歌汇演展现民族优秀文化之美,持续释放达满文化魅力。坤河乡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明确专人做好哈尼卡技艺传承发展,哈尼卡技艺传承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副乡长张春艳成功入选爱辉区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目前,全乡共有哈尼卡市级传承人1人、区级传承人1人,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传承人梯队,为哈尼卡技艺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各族群众欢欢喜喜参加“百家宴”(资料片)
“霍乌都日”,又称抹黑节,是达斡尔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举行。2月13日,坤河乡举办了“霍乌都日”(抹黑节)暨“大地欢歌”——冬季“村晚”,达斡尔族同胞身着民族服饰,欢聚一堂,通过抹黑、歌舞表演、传统体育项目展示等活动,共同庆祝这一寓意吉祥、平安、健康的节日。各族群众还纷纷带着自家的碗菜、凉盘、炖品举办“百家宴席”,增进邻里感情、促进各民族团结。
充满欢乐和活力的“笊篱姑娘”跳起舞蹈(资料片)
近年来,坤河乡先后举办了达斡尔族南迁370周年暨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建乡40周年“库木勒节”,设置民俗体验、老照片回顾、文艺演出、非遗展示、特色美食品鉴、库木勒游园会、旅拍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参与人数达万余人次。举办坤河乡第二届“金鹰杯”拔河争霸赛,来自乡直机关、辖区各单位、各村群众等300余人参加,促进各族群众在运动中锻炼身心,在游戏中增进团结,在竞争中提振精神,同庆丰收成果,共享秋收喜悦,共筑民族团结。坤河乡坚持以文化为引领,整合全乡文化活动的资源和空间,持续为群众提供高品质文化服务,深入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文化惠民、文化赋能、文化铸魂“四项工程”,科学有序推动全乡特色文化建设,有力提升了乡村文化软实力和基层群众文化获得感,助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