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北安祥和公园内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四口蒸腾着滚滚热气的大铁锅尤为吸睛,当锅盖被掀开的瞬间,锅内汤汁咕嘟咕嘟欢快地冒泡,浓郁的香味裹挟着人间烟火气,蹭蹭地飘散开来,食客们纷纷伸出筷子,夹起一口爽脆“鲜灵儿”的酸菜,再咬上一口肉香浓郁的大鹅。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铁锅炖大鹅,那满足感,香进了人们的心坎儿里。
图为北安市城郊乡革命村大鹅养殖蓬勃发展(2024年夏季摄)
今年2月4日,大年初七,当《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第二集“烟火”篇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北安的有机酸菜炖大鹅,带着东北黑土地的醇厚风味,瞬间飘进了千家万户。这道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不仅是北安人舌尖上的乡愁,更成为撬动北安产业发展的有力杠杆。
节目镜头从北安黑土地上6000吨秋菜收获切入,在早市和农贸市场的烟火日常中穿梭,最终定格在红星农场亲民有机专属种植基地的有机白菜,经腌渍变身“北大荒亲民有机酸菜”,与“安北富鹅”携手演绎了“铁锅炖大鹅”。这道菜,让北安大鹅一夜之间走进全国观众的视野,也让北安这座城市的发展故事,随着袅袅炊烟被更多人知晓。
北安的大鹅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上世纪70年代起,这里丰富的农业资源,就为大鹅养殖提供了充足且低成本的饲料,广袤的草原、河流和湿地,更是大鹅的天然乐园,孕育出肉质鲜美、鹅绒品质上乘的“安北富鹅”。近年来,北安市依托这些优势,以托管定制、认领定制模式为“引擎”,带动20家农业企业开展定制服务,全力打造“我在北安有亩田”,让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总产值达6.28亿元,为大鹅产业的发展筑牢根基。
在构建大鹅全产业链的征程中,北安市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以“孵、养、屠”为前端基础链,如同扎稳产业大厦的根基,为后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北安市已建成全省领先的鹅雏孵化和生态养殖基地,年出栏商品鹅260万只,夯实了产业源头。
“毛、翎、绒”为中端发展链,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纽带。北安市依托“安北富鹅”的优质产品供给,在全省率先打造羽绒加工和服装生产、创意设计产业链,建成集羽绒制品展厅、羽绒产品研发中心、产品加工中心及配套设施的服装创意设计产业园,与多家知名服饰企业达成入驻协议,成功打造本土服装品牌,让北安的大鹅产业从单纯的养殖迈向高附加值的加工领域。
“品牌、制衣”为后端价值提升链,赋予产品更高的价值。一个个本土品牌的诞生,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让北安大鹅产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从餐桌上的美食到身上的衣物,北安大鹅产业构建起了一个涵盖多领域的庞大产业集群。
如今,北安市正加快推进大鹅屠宰、鹅肉制品、羽绒服及羽毛加工项目落地,进一步形成以扩大养殖规模、绒毛综合利用、服装创意设计制造、大鹅食品加工4条线为中轴,孵化、养殖、屠宰、羽绒加工、鹅肉制品、羽毛球、服装厂为脉络的“四线七厂”大鹅全产业链,让大鹅产业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活力。
登上《舌尖上的中国》,是北安大鹅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北安市将以此为契机,发力高端定制农业,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示范市,围绕大鹅全产业链项目精准招商,不断提升产业的就地转化率和加工吸附能力,实现大鹅产业价值的最大化,逐步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和强大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