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极寒”到“极美”的浪漫密码
——独家对话亚冬会开幕式上的黑河青年导演
在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期间,炽热的激情与晶莹的冰雪在冰城交融。在这场体育盛典内外,有很多拼尽全力、默默奉献的面孔,来自黑河的两位青年导演也参与其中。2月15日,记者采访了圆满完成亚冬会开幕式分会场摄制导演工作的于茗和魏钗。
魏钗(左一)于茗(左二)在聚精会神工作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天刚蒙蒙亮,她们就早早地来到了工作室,忙着整理亚冬会的相关素材。于茗和魏钗是花田文化传媒的负责人,2024年9月,接到亚冬会导演组的邀请函后,她们带领团队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一段全新的冰雪旅程就此开启。
两人的工作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谈及与亚冬会的缘分,于茗介绍,早在2023年哈尔滨拿到亚冬会的申办权后,她们便与黑龙江省电视台合作,作为主要摄制团队参与拍摄了全球首发的哈尔滨城市宣传片《同心同梦》。
在确定了主火炬塔“雪韵丁香”将在分会场冰雪大世界亮相后,于茗和魏钗承接了本届亚冬会开幕式分会场的摄制导演工作,带领21人组成的摄制团队负责整个分会场的镜头设计、测试角度和现场灯光调试,以及筛选演员、选定服装道具等工作。
1月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游人如织,每晚10点闭园后,亚冬会分会场的彩排、摄制工作才刚刚开始。大家顶着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每晚拍摄至凌晨,不管大人还是小孩,每个人都以最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拍摄中。连续20多天的彩排、摄制,他们用行动诠释着龙江人的荣誉感和凝聚力。
“印象很深刻的是我们黑河的一个小演员何东泽,他参加了开幕式火炬点燃环节现场合唱《点亮亚洲》,演出服装不算厚实,为了保证演出效果,他也不能在演出服里穿很多的保暖衣物,我们经常拍摄到后半夜,只是个9岁的孩子,不喊苦也不喊累,让我很受触动。”回忆起那段辛苦又快乐的日子,于茗坦言,其实台前幕后很多演员都是没有露脸的,但大家依然为能参与到这样的盛会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在室外极寒天气下进行拍摄,设备掉电非常快,即便贴了暖宝宝也没能缓解。为了保证拍摄顺利进行,工作人员们都是贴身揣着很多块电池,用身体把电池捂热,达到保温的效果。
为确保开幕式直播镜头里27秒的烟花,在各个拍摄角度都能呈现出最完美的画面,摄制团队共设置了10个机位,包括由4个悟3、3个大疆御3pro无人机、一个穿越机组成的航拍团队,和地面两个电影机点位,进行8K全流程拍摄。在预拍摄期间,团队严格按照画面呈现和设置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了对7个无人机的实时测试。
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力求每一帧画面都完美……正是因为前期每次预拍摄时的全力以赴,才能在直播时呈现一场极美、极燃的冰雪盛宴,于茗和魏钗的专业和敬业也得到了亚冬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沙晓岚的认可与赞赏。
继北京冬奥会后,能再次参与到亚冬会这种重大综合性国际冰雪运动盛会中,对花田团队来说珍贵而又难忘,这段经历让她们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成长和突破。魏钗表示,“在预拍摄过程中,每天都要与舞蹈编导、灯光师、道具组等进行对接。我们经常晚上排练到凌晨,白天再跟着导演组开会,并且会随时调整拍摄计划,那段时间压力挺大的,直到开幕式圆满结束后,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再次回到黑河,距当初离开家已有三个多月。两人不禁感叹,时间过得真快,错过了元旦的跨年烟花和春节的万家团圆,又错过了元宵节的花灯,但能站在亚冬会开幕式分会场上与亿万观众共享荣光,对她们来说,是心愿也是突破,一切都很值得!
从央视《魅力中国城》竞演时的初次亮相,到参与闪耀世界的北京冬奥会,再到如今备受瞩目的哈尔滨亚冬会,于茗和魏钗带领团队一路披荆斩棘,不断走向更广更大的舞台。她们专注又果敢,敢拼也敢闯,不服输,不懈怠,始终朝着梦想奋力前行,书写着独属于黑河青年的精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