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北纬50度的爱辉区高寒水稻近日迎来插秧期。5月21日,在爱辉区西岗子镇,稻丰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多亩高纬高寒水稻插秧作业,在高速插秧机的辅助下开启了精密模式,从株数到行数,再到克数,每株秧苗都保持在了最佳丰产的密度。“9公分乘以3公分的区域只种一株苗。”合作社理事长杨军说:“苗太少,产量低,苗太稠,成熟率低,不只口感不好,也会导致产量低。”今年的精密插秧,把每株苗的密度刚好控制在了7—8棵。杨军乐观估计,精插细作将让今年高寒水稻的产量从每公顷7400公斤,提高到8000公斤。
图为工人正在利用高速插秧机插秧
依托中国最北国家级水稻灌溉试验站的大水和深水灌溉,多年来,稻丰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还采用鸭稻、蟹稻共育的方式种植高寒水稻,水稻增产、鸭蟹增肥,立体种养的寒地新“稻”路,让稻田的增收空间更宽了。种出的中长粒米,不但米质达到了国家二级米标准,还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成为深受市场认可的少肥、香糯“健康米”,当年收,当年售,每年合作社加工出的成品米在年前就会被抢购一空。作为世界高纬高寒地区水稻栽培的代表性区域,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更迭,让“水稻北扩”在这里不断突破积温的限制。
2020年开始,西岗子镇坤站村依托寒地水稻立体种植养殖园区,探索建设了集驿站文化、稻田文化相融合的稻田公园,并设立了养殖区、迷宫体验区、垂钓区、稻草雕塑观赏区、稻田文字区等多个功能分区。西岗子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杨忠杰介绍,今年,镇里还将和克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在稻田里试养小龙虾,打造稻、虾共育的新模式。
农家田园变身景区公园,农业观光被打造成了崭新的文旅名片。去年以来,稻田公园共接待旅游团体40多个、游客5万多人次,“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田园风光,一年就为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由寒地水稻种出的稻田公园,已经升级成为近年来爱辉区旅游观光必到的网红打卡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