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惠民”办实事建项目
——市民政局着力谱写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新篇章
社会组织登记审批由15个工作日缩减至1—3个工作日;筛查“僵尸型”社会组织449家,减免会费近200万元;对全市网格重新梳理,划分网格3775个;制发《黑河市低收入人口审核确认和救助帮扶办法(试行)》等制度,共为66421名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发放保障金3.46亿元,城乡低保标准同期增长分别为2.99%、9.52%,实现“十七”连增……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3年,市民政局聚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福利、深化社区治理、强化政治责任,用一件件惠民实事、一个个惠民项目、一项项惠民举措,切实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23年我局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将受惠范围逐渐由孤寡老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向全社会拓展。”市民政局局长潘丽波表示。
为让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拥有美好未来,该局印发开展困境儿童“四色”管理实施方案,建立76家未保站及数据信息共享协同推进机制,全面规范收养各个环节流程,不断提升收养登记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全覆盖精准帮扶救助;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城区90—99周岁老人高龄津贴标准提高至500元/月/人,百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标准提高至2500元/月/人。下发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实施方案,为2309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常态化探访关爱服务,每月访问率达100%。组织开展“慈善助老宜居安居”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为964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免费实施适老化改造;为不断提高残疾人保障能力,对于两项补贴,实现“跨省通办”“全程网办”“一次不跑”和“不见面审核”。指导建立7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覆盖率超过100%。将低保家庭中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提标20元/月/人;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残疾人扩大至生活补贴对象范围,标准为50元/月/人;针对流浪乞讨人员,扎实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活动,共救助365人。
“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推进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局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已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市民政局副局长梁薇表示。
2023年,市民政局积极主动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和社区助老餐厅推进力度、启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探索推进旅居康养新模式。目前,我市运营养老机构119家,其中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三级以上18家,在全省排名第二,养老床位12618张,其中护理型床位7097张,占床位总数的56.25%。建设7个试点单位,全面开展助餐、探访关爱等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城市社区助老餐厅23个、农村助老餐厅115个。与全国9个城市15家康养旅居企业、协会达成合作意向,探索推进旅居康养新模式,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效能。
“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是民政部门加强管理、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我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多方筹集资金支持民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了民政事业发展基础。”市民政局副局长刘国强表示。
为扩大殡葬服务供给,2023年该局筹措资金350万元,对生态葬区整体规划设计,完成黑河市绿野生态人文纪念公园一期工程建设。投资600万元建设占地13公顷的孙吴县北水台山生态人文园项目。出台《黑河市区免除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实施办法》,全市共为治丧群众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330.4万元。大力推进节地生态安葬,为345名逝者家属发放生态安葬奖励62.82万元;为倡树婚恋新风推进移风易俗,与省内唯一一家5C级汽车营地联手打造我市首家公园式婚姻登记处“黑河瑷珲国际汽车营地婚姻登记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