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理 论 评 论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富国强兵,国之要务! 开放不忘警钟长鸣,发展更须强边固防! 常怀报国之志为民为中华,常思武备兵事强军强国家! 致富不忘国防,和平不忘忧患! 全民动员,同筑禁毒防线,人人参与,共建和谐社会 。 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 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燃气安全系万家,安全使用莫违规。 安全用气不离人,保证通风常换气 。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美文共赏
我的书店情怀
//heihe.dbw.cn  2024-01-19 10:18:41

  我小时候,对书店情有独钟,总觉得书店是个奇特的磁场,充满魔力,吸引着我,使我一有空儿就去书店,哪管不买书,不翻看一页书,就闻一小会儿店里的书香气息,于我都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我平生走进的第一家书店,是家乡嫩江的新华书店。

  那时,我八九岁,在我家的团结小学念二年级。我一年能去嫩江街里两三趟。或是学校统一组织的,到街里唯一的电影院看场电影;或是寒暑假跟母亲去街里卖菜;或是逢年过节父亲领我办年货。只要一去街里,我就抽空去新华书店转一圈儿。那时,新华书店是全县最有名的场所之一,和电影院、一百、邮局、新长征照相馆、欣欣饭店等齐名,可在我心里,新华书店才是排第一位的。新华书店是一栋二节楼老建筑,位于县城中心一马路道北,和第一百货商店几十米相望。名义上,新华书店是二层楼,实际上只在宽敞的一楼卖书,二楼则是个阁楼似的仓库。外表二层楼实际一层楼的新华书店很宽敞,里面是立着高高书柜的几个区,如马列著作、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工具书、少儿读物和教材辅导等等,书柜上摆着密密麻麻的书。举架很高的墙壁上挂着伟人的画像和鲁迅、高尔基、雨果等名人的名言。满屋子的墨香味儿。那些立在柜台后面卖书的店员,满脸高傲和神气,毫不掩饰他们在书店上班要比别人高出一等的表情。起初,我去新华书店,只在少儿读物区转悠。用攒了多日的几毛钱买一本小人书,乐颠颠地回家,包上皮儿,一遍一遍地看。直到把小人书的每页图画和文字背下来,才拿到学校显摆,和同学的小人书换着看。要是人家不小心把它弄脏了、破损了,送回来时都要心疼好几天,甚至为此和那同学急赤白脸不乐意。

  随着年龄增长,我的阅读范围和内容都有了变化,由小人书逐渐转向武侠小说。梁羽生和金庸的武侠小说让我着迷。《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天龙八部》,一本一本地看,看完这本找那本。一到礼拜天,我骑着自行车一溜烟地去街里。去街里,必去新华书店,买几本让我痴迷的武侠小说。

  1986年,我初中毕业到黑河念师范,那是个全国大小书店经营最红火、最辉煌的年代。黑河的新华书店位于市中央街,一栋外形略带欧式风格的旧楼的一楼,店面在当时的那条街上风光而大气。书店里,各类图书琳琅满目,进进出出的读者摩肩接踵,好不繁华热闹。课余时间,我和同学总要去市里的新华书店。或者买一本书(那时我开始阅读文学名著),或在那儿看上一会儿书,才觉着这趟街没白逛。黑河的新华书店斜对面是黑河邮局,邮局有个卖报刊的窗口,摆着各式各样新出版的杂志。那个年代,各类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如《人民文学》《当代》《散文》《小说月报》《十月》《诗刊》《诗林》《诗潮》《散文诗》等等,还有全国各省作协、文联等部门出版的省级杂志,可谓数量惊人。那时,不仅我们学生读书,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都在业余读书。学校、单位、家里、书店、图书馆、阅览室、公园里和出行的列车上,都有埋头读书的身影。那场景和劲头,如今想起还让我激动不已。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性的文学和读书热方兴未艾。1994年,我参加黑龙江文学院举办的第三期全省青年作家班学习期间,去了哈尔滨南岗的学府书城。学府书城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四层楼,营业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经营图书30余万种。我第一回走进去,立马被它的规模、众多的读者和目不暇接的图书所震撼。店内书柜前、电梯上都是购书的读者,连一楼付款的读者都排成一条长龙。我一层楼一层楼地看,一排书柜一排书柜地浏览,一本书一本书地摸来摸去,觉得简直进入了书墨香气笼罩的仙境。我被彻底陶醉,恍然间在书店里待了两三个钟头,竟忘记回学校上课。那次学习结束,我花尽了身上所有的钱,从学府书城买了开本不同、厚薄不一的二十余本书,装满沉甸甸的一皮箱。那以后,我每次到哈尔滨出差或办事,再忙,也去逛一趟学府书城,去那里待一会儿,买一两本喜欢的书。

  1998年春天,我改行当了警察。繁忙的公安业务极大地影响了我的读书和写作。2006年以后的十年里,我几乎没有看过书,更没有走进过书店。

  2017年秋天,我和妻子去北京办事,在朝阳区的侄女家里小住。临走时闲下来的时间,侄女领着妻子去瞧景点、逛商场。我忽然来了兴致,一个人步行去附近的书店。我对北京不熟,走了近一个小时的路,在一个辨别不出哪儿是哪儿的一栋商业楼前,看到一家名为“轩辕书馆”(似乎这名字,记不太清了)的书店。我忘记了走路的辛苦,兴冲冲地走进那家书店。这是一家装修豪华的书店,一条长廊样的空间里,摆着各类精美的图书,室内放着舒缓的音乐。不解的是,书店只有两名售书员。读者,有我、一个戴着老花镜的老者、一位年轻母亲领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儿。我瞧着眼前满是图书却空旷的书店,多年前我逛书店的那种欣喜、温馨和惬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复杂得说不出来的滋味和一种不落底的茫然。我在这家书店转了半个钟头,买了一套《尤利西斯》和一套袖珍版的古诗词。那老者,手里捧着一本书,贴在脸上默默地看着。那年轻母亲和孩子,转了两圈,两手空空地走了。

  2023年初夏我又去哈尔滨学习。学习地点在黑龙江大学。有几年没来哈尔滨南岗了,觉着和以前没啥大的变化,似乎车多了、人少了。这次,我又去了趟学府书城。它还在以前的位置,还是那栋楼,还是“学府书城”四个红色大字,还是门上挂着众多合作出版机构的牌子。可我又觉着它有很大的变化。它门脸暗淡,墙壁斑驳,陈旧的大门敞开着,能瞅见里面没有几个人的一楼室内。门外边,稀拉零落的行人从门前走过,对书店看都不看一眼。给人一种这书店人老珠黄、门可罗雀的惨相。我忐忑地走进学府书城,果然不是当年的书店。四层楼的偌大空间还是原来的格局,每个楼层只有几个读者,书柜上的书似乎也没有原来丰富了,加之好久没有装修过,整个书店显得破败而凄清。我上下转一圈儿,实在不忍久留,匆忙黯然离开。

  哈尔滨学习结束后返回嫩江的次日,我特意逛一次嫩江的书店。几十年过去,嫩江已发展为人口总数近五十万人的县级市,市内仅有正规书店两家(在各中学校附近均有卖辅导资料的小书屋)。新华书店和一家名为“学府书店”的个体书店。

  新华书店,还在老一百的对过儿的老地方(翻建了新楼)。其左边是六桂福,右边是福美华,两家珠宝店块巨大醒目牌匾将“新华书店”暗红的小牌匾夹在中间,耐人寻味。室内,面积只有二楼的百余平方米。虽干净整洁,书却少得可怜。几名售书员在电脑前无所事事。屋内见不着读者。另一家的学府书店,在嫩江市存在了十几年。营业之初以卖各类图书和教材为主,现在成了卖教材和辅导书的专店。我进去的时候,偶尔见到几个家长给孩子买练习册和习题集。其状,冷清。

  我逛完两家书店,时间已近晌午。盛夏的阳光灿烂地笼罩着嫩江小城。我心情压抑地走在大街上,脑海里晃动着老新华书店的模样。几十年前,嫩江仿佛一个大屯子,全城一两座二三层的小楼,一条灰尘四起的马路,几家商店和饭店,贫穷落后状。今天的小城高楼林立,道路宽阔,商场、宾馆、饭店等场所鳞次栉比,繁荣气象与昔日天壤之别。可是,想到那愈发不被待见的书店,我失落而压抑的心情仍无法释怀。车辆和行人多起来。那些与我擦肩而过的年轻人或老年人,手里都握一部手机,或贴在耳朵上通话、或边走边发着信息聊着微信,紧张而忙碌。这时候,我兜里的手机冷不丁地响起来。是儿子从黑河打来的,问我在忙啥。我告诉他刚逛了书店。电话里的儿子哈哈地笑。我问他笑啥。儿子说,老爸呀,现在还有人逛书店?我生气地问他我逛书店咋了?儿子说,都啥年代了,哪有空逛书店,人们都在网上看书,网上购书。儿子亲切地说我“out”了。学油画的儿子,也算个看书的年轻人,他的一席话触动了我。

  蓦地,我的心里一阵翻江倒海,一直喘不过气的压抑总算找到一种释怀。儿子的话说得对,时代和社会在进步,旧的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替代。现在,人们同样需要书店,只是书店的形式变了,书店终不会随着物质社会的发展退出历史舞台。只是,它的形式变化了,变得多元、变得丰富多彩。

  我心里边对书店的情怀,永远不会变。

 
作者:楚宏志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梁陶陶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你是我的依靠
· 与晚辈絮语
· 冬天里阳光的味道 (组诗)
· 雪落平原(组章)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