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碳” 成金 撬动绿色发展新支点
——我市碳市场交易成效初显,首次出让碳排放权获益2600余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加快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的必然选择。
在全国推进节能减排、争取按时实现碳中和的愿景下,为做好点“碳”成金文章,我市坚持以绿色低碳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双碳”目标,积极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路径,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撬动绿色发展新支点。今年以来,我市共有两家企业通过碳交易出让碳排放权33万余吨,获得经济收益2600余万元,不仅开辟了我市碳市场交易先河,也为更多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提供了样板。
1 以“碳服务”助推能力提升
何为碳交易?碳市场交易的是什么?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秦英为记者指点迷津,“碳交易即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作商品来进行买卖,需要减排的企业会获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额,成功减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超额排放则要在碳市场上购买配额。”
自2021年,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以来,市生态环境局积极下沉企业开展调研座谈,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碳排放管理情况,就碳排放履约清缴工作进行政策宣讲。为提升全市碳排放管理能力,邀请省环科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碳排放管理领域专家,面向全市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和生态环境工作人员,组织举办专题培训会,对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龙江行动、企业月度信息化存证、企业碳排放核算等进行深入解读。
2 以“碳精准”破解发展难题
“碳排放数据是碳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基石,是环境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碳市场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影响企业的碳资产价值。”秦英介绍。
市生态环境局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加强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竭力为企业绿色发展解忧护航。在碳排放核查中,了解到有3家碳排放重点企业由于自身条件和专业能力所限,存在关键数据检测不规范、检测结果有偏差,导致年度碳排放量核算数据不精准,折算碳排放费用增加额度较多。市生态环境局抽调专人组成帮扶组,与企业一起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积极向省生态环境厅和相关专业机构沟通协调,与有关专家和相关机构一同深入现场调研指导。通过现场逐项核对、逐流程分析,依据实际情况及相关规定重新核算排放数据和结果,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800余万元。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通过组织专家现场帮扶指导、现场教学等形式,共帮助企业解决难题70余个。推动实现企业自发减排的良性循环,让看得见的青山绿水转变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3 以“碳存量”换取经济增量
“今年我们将32万吨盈余的二氧化碳排放配额通过碳市场成功出让,获利2536万元。”把曾经看不见的生态价值转化为如今看得见的真金白银,让初次完成碳交易的黑河市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尝到了“甜头”。黑河市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王鸿国告诉记者,以前对碳交易了解并不多,多亏了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同志多次来到我们企业,为大家讲解碳交易政策和碳市场交易带来的好处,也让我们有了尝试的勇气。
企业降碳增值的成功并非偶然。如今已经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只有主动减排,才能在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潮中占得有利先机。在探索开发碳交易市场上,市生态环境局聚焦企业履约,安排专人全程跟进,及时梳理各控排企业配额盈缺情况,督促企业倒排履约清缴时间表,“一对一”为缺口较大企业制定个性化方案。深入企业讲解碳交易政策及操作流程,鼓励企业在碳市场交易盈余配额,将降碳成果转化为经济回报。
生态环境部在日前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中表示,《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呼之欲出”。碳汇这一绿色经济形式,还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如何瞄准碳汇市场,挖掘碳汇潜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秦英表示,下步,将进一步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和管理,推动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
未来,一个更加美好的“绿色低碳黑河”,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