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三线”做实医保兜底
——爱辉区有效防范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爱辉区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守底线”的基本医疗原则,聚焦减轻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全面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更好发挥医保制度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健全完善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结合实际情况编织“三线”,织密织牢医保兜底保障网,有效防范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的发生。
兜住致贫返贫“底线”夯实医保兜底保障基础
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前提基础,持续抓紧抓好“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把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分类落实好资助参保政策,对特困供养人员(脱贫人口中特困供养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按100%比例资助;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返贫致贫人员、纳入监测的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脱贫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按60%比例资助,剩余部分由地方匹配资金支付。积极与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对接,建立动态数据比对监测机制,动态监测低收入人口中特困供养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纳入监测范围的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及脱贫人口等人员的参保情况,压实参保责任,确保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群及脱贫人口全部参保,实现参保动态全覆盖。2023年按照城乡居民380元的标准为救助对象资助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233人,共支出救助金150.40万元。
紧盯致贫返贫“红线”精准医保兜底保障对象
构建因病返贫致贫风险人群的主动发现、动态监测、信息共享、精准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双预警”监测制度,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依托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定期将启动大病保险和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报销后,个人负担超过1万元即启动大病保险的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信息推送给民政、乡村振兴部门进行因病致贫风险核查,经民政、乡村振兴部门认定身份后,按规定给予救助。提升医疗救助对象管理精细化水平,做好身份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定期将城乡低保、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特困供养、返贫致贫人员、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脱贫人口等医疗救助对象身份信息在医疗保障信息系统中标识,动态调整身份变更数据信息。1-9月,共向乡村振兴及民政部门推送因病支出较大预警信息1011人次,推送启动大病预警信息459人次,确保风险及时预警、问题限时清零,脱贫户不返贫、一般农户不致贫。
筑牢致贫返贫“防线”巩固医保兜底保障成效
强化三重制度保障,精准落实过渡期医保帮扶政策,保持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机制平稳运行。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区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相关政策,在坚持医保制度普惠性保障功能的同时,增强对困难群众基础性、兜底性保障,简化结算程序,畅通保障渠道,全面实施“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为特殊人群筑牢医疗保障防护网。截至目前,对特困供养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返贫致贫人员,纳入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的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户、低保边缘家庭实施医疗救助1571人次,支出城乡医疗救助资金91.3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