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生态包袱”为“绿色财富”
——逊克县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提质增效
逊克县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加大秸秆资源的开发力度,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农户联动”高效运行机制,通过构建县域内全覆盖的农作物秸秆“收-储-运-用”网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提质增效。
在位于逊克县干岔子乡的玉米地里,一台秸秆打捆机正在将玉米收割后留下的秸秆打捆离田、变废为宝。这几天,逊克县丰源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每天都能打捆秸秆20吨,一块块方砖一样的秸秆捆随着打捆机的轰鸣,成为肉牛的越冬“口粮”。逊克县丰源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宋春雷介绍:“这是咱自己家买的打包机,一包成本只有一块多,如果在市场采购一包得五六块钱,打一包就能降低四块多的养殖成本。这个机器苞米和黄豆秸秆都能用,一台打包机一天能打二十多垧地,能供上一台收割机作业。”
图为离田的秸秆正在被投入全自动秸秆粉碎机里
跟随宋春雷来到牛场,他熟练地清理牛栏、投喂饲料,这些肉牛最喜爱的“营养餐”便是由秸秆以特有配方搅拌制作而成,既能提高牛的抗病能力,还有利于牛保持健康快速生长。
2017年,逊克县丰源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创立,专业从事肉牛养殖。该合作社每年与农户对接,将收获的秸秆打包离田,进行饲料加工,不但充足了肉牛养殖的过冬饲料,还为农户降低了整地作业成本。
为让秸秆持续走稳生态环保、增值生效的发展道路,逊克县连年加大农民购机政策倾斜力度,增加专用机械配置,鼓励群众购买秸秆压块机、秸秆粉碎机,完成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和转化升值。目前,逊克县拥有秸秆打包机具94台套,其中,大型打包机具51台套,秋收生产期间,带动全县除还田外秸秆全部应离尽离。
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培育和发展,逊克县已初步实现了秸秆离田机械化、秸秆应用资源化、秸秆经营市场化的绿色农业循环发展新模式,“生态包袱”真正变成了“绿色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