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倡导绿色文明殡葬
——我市探索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工作
“入土为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殡葬观念,生者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孝敬,往往“厚葬久丧”,大修大建墓地,不仅增加了生者的负担,也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林地资源。“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市民政局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国家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坚持改革创新,聚焦群众关切,在深化殡葬改革,推进节地生态安葬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
高位推动,大力促进殡葬改革持续深化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殡葬改革工作,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殡葬改革领导小组,主管副市长作为总召集人不定期召开殡葬改革联席会议,将殡葬改革工作融入全市工作大局。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先后5次批示,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工作。市政府下发《黑河市区节地生态安葬奖励补助办法》,全面落实国家、省节地生态安葬奖励补助政策,采取“一扩、一提、一增”的措施,加大葬法改革力度,切切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一是扩大奖补范围。将爱辉区辖区内农垦(锦河农场、红色边疆农场)系统采用生态安葬方式的逝者,纳入享受奖励补贴范围。二是提高奖补标准。将过去的每人800元补贴标准提高到2000元,财政部门将奖补资金列入预算,按季度实行社会化发放。三是增加生态葬项目。将补贴范围由单纯的骨灰江葬扩大为骨灰树葬、花坛葬、草坪葬、深埋不留坟头等五种生态安葬方式。四是成立便民服务机构。为方便群众在市区就近办理殡葬业务,在市区成立便民服务处,代办殡仪馆、南山墓园的骨灰寄存和墓地安葬交费、续费等业务,代发政府惠民殡葬补贴、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实现群众“一站式”“最多跑一次”“不跑路也办事”的服务目标。
互利共赢,保障节地生态安葬建设用地需求
为从根本上解决私埋乱葬和安葬用地问题,减少传统安葬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让逝者葬有所地、入土为安,让生者情有所寄、哀有所托,我市从解决安葬用地瓶颈入手,保障节地生态安葬用地需求。一是积极解决树葬用地。协调林业部门,将退耕还林地19.63公顷无偿提供给民政部门作为节地生态安葬用地,并进行植树造林,实现“退耕还林”与“生态安葬”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二是严格执行林地政策。按照林业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坚决做到不破坏植被、不硬化道路、不建设房屋,确保葬区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三是科学规划建设管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导思想,聘请省林业设计研究院对生态葬区进行总体规划设计,采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建设,将生态葬区打造成集缅怀祭扫、人文纪念、殡葬文化、生命教育为一体的绿野生态人文纪念公园。
宣传引导,营造节地生态安葬浓厚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惠民殡葬、绿色殡葬政策,实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得到了城乡群众的广泛认同。一是借助主流媒体大力宣传。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及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广泛深入宣传节地生态安葬的重大意义、葬式葬法、奖励政策,推进移风易俗。二是借助殡葬服务平台大力宣传。在市殡葬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处、殡仪馆和南山墓园电子显示屏每天滚动介绍殡葬惠民政策,宣传绿色殡葬,聘请殡葬服务社会监督员,多渠道征求社会各界对推进殡葬改革的意见建议。三是借助重要时间节点大力宣传。利用春节、清明节、中元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采取出动宣传车、到社区发放宣传单、在街道悬挂宣传标语等手段,集中宣传节地生态安葬的重大意义,倡导绿色生态理念,提高群众对文明殡葬的认知度和支持度,积极支持参与殡葬改革。四是借助主题活动引领示范。连续两年举办以“回归自然、礼赞生命”为主题的集体生态安葬系列活动,营造宣传浓厚氛围,引导群众转变传统殡葬观念、争做生态安葬的先行者。
通过政府主导、民政主办、部门配合,我市全力推行殡葬改革,节地生态安葬已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2019年以来,全市共有1800多位逝者选择了江葬、树葬等多种生态安葬方式,各级财政部门发放奖补资金228.63余万元,节地生态安葬数量连年大幅增长。尽管黑河市在节地生态安葬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但整体发展还不够均衡、实现全市广大群众期盼仍有差距。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创新,突出殡葬公益属性,以惠民殡葬为目标,以绿色殡葬为理念,切实健全政策、完善措施、提升服务,大力推进惠民、绿色、文明殡葬,让百姓真正在绿色殡葬中受益,努力推进全市殡葬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