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美起来 把乡愁留下来
——爱辉区聚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走进爱辉区各乡镇村屯,入目皆是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宽敞整洁、花草树木交相辉映、文化广场热闹非凡……近年来,爱辉区聚焦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生态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城乡融合发展,让乡村美起来、把乡愁留下来。
人居环境整治
塑造和美乡村新面貌
“别看流动红旗落到了我家,我觉得还有差距呢。明年开春房前屋后再多种点儿花花草草的,把我们村打扮得更美。”爱辉区瑷珲镇瑷珲村陈玉荣家获评“最美庭院”奖,她说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带动左邻右舍都积极行动起来,既做“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又做“美丽乡村”的受益者。
爱辉区大力实施“村貌革命”,稳妥推进“厕所革命”,全域开展“垃圾革命”,有序推进“污水革命”,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先后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兵县等称号。突出“六清四建三改一修一绿”15项重点任务,实施“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村庄100%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累计建设卫生厕所3120户、普及率达89.3%;年投入644万元委托第三方市场化运营处理,推行“源头分类+二次分拣处置”,89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国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要求;灵活运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处理工艺,41个村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治理,完成率46%,提前三年完成省定40%任务目标。
产业振兴发展
激发和美乡村新动能
“中国瑷珲国际汽车营地落户我们村,借助汽车营地的流量和影响力,我在家门口开了个‘小老太太烧烤’,一年能收入六七万块钱。”瑷珲镇外四道沟村的闫阿姨说,“村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些离村的村民又回来了,开办乡村民宿、特色美食,一年能增收不少呢。”
爱辉区坚持产村融合,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庭院经济、休闲农业、农村网红,农村人均纯收入五年增加5759元。实施日辉草莓、白桦小院等产业项目114个,打造了瑷珲乡野公园、新生中医药小镇、外三道沟村知青民宿等一批农文旅融合“打卡地”。瑷珲乡野公园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获评2022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全省休闲农业重点县,列入2023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推荐名单;打造额雨村、欢洞村等5个“菜园革命”示范村,新增394户“小菜园”“小药园”,累计建成菜园1765户、3530亩,取得经济效益500万元以上,荣获省级“美丽家园”示范县;抢抓“网络直播”风口,组建瑷珲网红联盟,培育“东北老肥”等一批本土网红,开展文旅推介、农产品销售直播等活动,累计销售18万单、730余万元。
空间规划引领
构建和美乡村新格局
屋顶蹲着角兽、屋檐做出滴水造型、渔网和木车轱辘装饰着外墙……走进坤河乡富拉尔基村,独特的达斡尔族建筑伫立在村道两旁。
爱辉区坚持规划先行,突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等分类打造,编制乡镇规划6个、村庄规划36个,让平原村屯更具田园风光、丘陵山区更具山村风貌、湿地水乡更具诗情画意、传统村落更具生机活力,形成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乡一天地、一路一风光”的美丽乡村格局。爱辉区成功申报瑷珲村、坤河村、新生村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打造外三道沟知青文化民居、小乌斯力满族民居、新生鄂族民居等龙江民居村16个,创建风貌优美、特色鲜明、民风淳朴的美丽宜居示范乡4个、示范村25个、示范庭院1000个,获评省级绿化示范村3个、省级生态村75个。
涵养文明乡风
提升和美乡村新境界
上马厂镇的“道德超市”里,村民吴玉梅凭借“积分”兑换了1袋洗衣液,这8个积分是她志愿参加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获得的,“通过参加村里的各项活动,我一共获得了53分,兑换了电热杯、豆油、白面等奖品。”
爱辉区积极创新管理模式,管理者身体力行,村民们自觉维护,不断涵养文明乡风。以现有城乡一体化垃圾清运、市场化保洁、门前三包等制度为基础,全域推行“街长制”和人居环境积分制,打造53个“道德超市”试点,弘扬激励真善美、德孝廉等美好品德,推动环境改善与乡风文明相互滋养;乡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实现全覆盖,建成省级文明乡镇3个、省市级文明村40个,成立乡风文明监督小组、农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