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民之所盼 夯实发展之基 打造平安善治边城
——我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黑河
平安是民之所盼,亦是发展之基。我市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抓手,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工作布局、治理方式现代化,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等方面下功夫,在提升平安黑河建设的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上求突破、见实效,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基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黑河。
图为美景如画的黑河市区一角
高位推动 探索市域社会治理“大样板”
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必须发挥党组织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我市着力加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市域社会治理体制建设,充分整合资源、整体联动、协调推进,探索市域社会治理“大样板”。
图为嫩江民警与群众在田间地头“唠”安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党委顶格推动、扛牢第一责任,政府强力落实、高效履职尽责。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政府多个职能部门纳入其中,形成党委政府主导、政法委牵头、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市级统筹体系。召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推进会等一系列会议,制定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黑河的意见等指导文件,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强引领,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将社会治理纳入“十四五”规划,针对11个试点项目分别成立专项推进工作组,对76个乡镇(街道)统一配备政法委员,负责落实社会治理等工作。
市域治理,事关人民安居乐业、事关社会安定有序、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我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努力找准定位,明晰职责任务和工作机制。各类群团组织先后开展了爱老助老志愿服务、设立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等多元化服务,助力我市社会治理能力跃上新台阶。
图为孙吴民警入户走访“解民意”
为了将治理力量真正下沉到基层,我市在社区建设了41个“社会组织孵化服务站”和社会工作站(室),推进“四社联动”实践,有效促进社会治理。带老人做游戏、话家常,给儿童做暑期安全培训,为残疾人做免费体检……小小的社会工作站,一头连着民心,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关心。从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健全公众参与体制,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局面。
“五治”融合 画好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
年初以来,为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赢平安建设“翻身仗”,我市坚持“五治+平安”理念,画好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全面提升平安黑河建设水平,打造平安善治边城。
坚持“政治+平安”,以高位引领高标准推进平安建设。市委平安黑河建设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坚持顶层设计,研究部署平安黑河建设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统筹推进,严格督办落实,制定方案,明确责任,以“四个体系”机制推动整改工作落实,确保试点工作走深走实。
图为北安交警在进行农机车辆安全隐患排查
坚持“法治+平安”,为平安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开创我省平安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立法先河,创新启动基层社会治理立法,《黑河市网格化管理服务条例》于今年6月1日施行。《条例》明确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主要事项,规范了网格员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实行多元共治模式,完善了网格化服务管理保障措施,为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坚持“德治+平安”,以德治教化成果推进平安建设。全市所辖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00%全覆盖,宣传科学理论培育文明新风,各所、站全部成立民主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制定村规民约和“一约四会”制度。探索“8+N”志愿服务模式,搭建志愿服务文明实践活动平台阵地,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医疗健身等志愿服务队。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启动“黑河市首届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评选,姜晓波、杨金洲两人入围2020至2021年度“黑龙江省见义勇为英雄”候选人。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评选表彰,累计评选表彰黑河市道德模范40人,命名表彰101个文明市民、84户文明家庭,积极引导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
坚持“自治+平安”,平安共建、共治、共享意识深入民心。创新“1+10+N”包联模式。实行村(社区)党支部1名支委联系指导10名党员、1名党员联系帮带5至10户的“1+10+N”模式,不定期走访,及时解决群众烦心事、忧心事、闹心事。创设“一员两长”治理模式。优化网格管理服务,推行“五必知五必访”工作法,社区每月按期召开网格长例会,落实网格工作任务,及时入户,做到“人在网格中,服务有专人”。指导全市村(社区)结合实际全面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健全基层群众组织自治规则。完善基层治理机制,扩大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逐步形成“多元共治”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涌现出逊克县卫东村等典型案例。推进“五社”联动发展,创新服务项目,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在邻里和谐、矛盾调解、扶贫济困方面提供服务,培育社区文化,扩大居民参与,促进社区和谐。
图为爱辉区网格员在小区走访
坚持“智治+平安”,为平安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四级城乡网格服务管理体系。整合综治网格信息平台、城管12319热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资源,创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方法,实现信息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市网格化信息平台日均流转事件、处置问题诉求近300件。
网格化+数字化 筑牢平安黑河建设“压舱石”
我市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国家级试点建设为契机,汲取“枫桥经验”精髓,结合区域定位优势,坚持调防结合,夯实基层基础,细化治理单元,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运用“网格化+数字化”模式,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质效,切实筑牢平安黑河建设“压舱石”。
网格化,推动基层服务管理一盘棋。我市坚持把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一体化建设作为改进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便民利民惠民的重要举措,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意见,梳理33项具体任务,每周由分管负责人听取周进展汇报,督办推进工作落实。市委政法委牵头起草《黑河市网格化管理服务条例》,为全市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和网格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依托市县乡综治中心及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四级网格化服务管理机构,对各级综治网格化机构及人员全部建立台账,实现有人管事、有人干事、有人服务。
图为“雪亮工程”即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
数字化,促进基层管理服务无死角。我市对全市网格进行编码,将重新划分和编码后的网格详细信息上传“智慧城市”网格化信息平台,纳入城市云平台集中管理,实现市域网格行政区划全覆盖。6个县(市、区)和76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综治中心,搭建基层综治信息平台。乡镇(街道)党委班子全部配备副科级政法委员,工作人员配备率超80%。各级综治中心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度,月均化解矛盾纠纷500余起。
图为黑河边境管理支队巡边演习
运用治安防控信息平台,建立治安防控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强化社会面治安巡防和视频巡查,着力打造网上网下相互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专属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信息平台。将“一社区(村)一警(辅警)”工作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信息平台建设,全市576个行政村实现100%警力全覆盖,52%的派出所警力进驻78个社区,社区民警总人数达287人,实现了遇有警情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