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豆套种:让“冷粮区”变成丰收地
——爱辉区探索打造高寒地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生产样板
位于爱辉区西部山区的“冷粮区”,近日传出了丰收的好消息:青色的大豆和金色的大麦,在同一块土地上,双双迎来收获季。重茬了8年的大豆地,迎来了双丰收!
8月26日一大早,省、区两级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赶到了黑河市天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爱辉区罕达汽镇的一块示范基地。地里,全新的打包机跟随大型收割机协同配合,收割、卸粮、打包一气呵成,豆、麦籽粒共同收获的同时,青色的豆秆和金色的麦秆也一同被打包。看着翻倍增长的新产量,公司生产负责人于伟平特别兴奋:“大麦一公顷能达到2500公斤,大豆青贮一公顷10吨,比单独种植多产生效益至少一万元,明年我们计划扩种3000亩。”
图为种植示范基地的收获现场
纬度高、积温低,粮食作物难以完熟的“冷粮区”,如何因地制宜打造成作物丰产区?2018年,由爱辉区职业技术学校牵头,爱辉区农业农村局及罕达汽镇政府与黑龙江省农科院资源所对接,将“国家青稞大麦产业体系寒地试验站”落户到罕达汽镇南大河村黑河市天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自此,天丰农业承担起创建“寒地大麦示范县”任务。贴合当地地理环境、研究大麦生长习性,经过近五年的探索,优质高蛋白大豆、青稞大麦间作(套种)联合收获裹包青贮饲料生产技术体系,在地处半牧、半林、半农交错地带的罕达汽镇成功落地。
今年春耕时,300亩核心种植示范基地上,优质高蛋白大豆、青稞大麦间作套种,通过减除草剂、减农药、减化肥的“三减”有机种植,将重茬了8年的大豆地,种成了一地多产的丰收地,加上“联合收获裹包青贮饲料生产技术体系”加持,预计可带动育肥羔羊养殖1000头,实现亩纯收益1000元。2024年,有机、绿色非转基因优质大豆、小麦、燕麦及其他经济作物生产示范面积将达到3000亩,带动育肥羔羊养殖6000头,同时带动周边养殖区种植面积20000亩。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刁艳玲介绍,“优质高蛋白大豆、青稞大麦间作(套种)联合收获裹包青贮饲料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是针对高寒山区种植业现状,在农业结构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关键之时提出的农牧协调发展的新方案。跟传统种植模式相比,既能有效利用土地空间,提高复合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又能实现大麦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让农户“一地双收”,同时,解决了冬季牛、羊育肥饲草的储备问题,收获的大麦籽粒还可以酿制鲜啤及青稞白酒。
“此项目的顺利完成,将助力高寒山区种植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成为我国高寒地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生产样板,可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推广。特别是在我省北部的第六积温带,‘冷粮区’作物做不到完熟而畜牧业又非常发达的地区,这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技术模式。”刁艳玲兴奋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