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黑河砂金历史陈列馆正厅,一尊高大的鎏金色塑像首先映入眼帘,沉稳坚毅的面容、炯炯有神的双目,仿佛在为未来谋篇布局,让人不禁肃然起敬。这尊塑像所雕刻的人物,就是晚清漠河金矿首任总办李金镛。
李金镛(1835年—1890年),字秋亭,江苏无锡人。先后任过吉林府知府、长春厅通判等职,光绪十三年(1887年)被调往黑龙江筹办开采漠河金矿。到任漠河后,已过天命之年的李金镛仍以国事为重,不畏苦寒,任劳任怨,开采金矿一日不曾懈怠。在他的精心管理之下,金矿日渐兴盛,为充盈国库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其本人也使各项公帑笔笔清楚,分文毫厘不入私囊。光绪十六年(1890年)8月,李金镛因积劳成疾而与世长辞,逝世前,他力疾起坐,慨然谓僚友曰:“大丈夫视死如归,亦复何憾?所恨者边矿渐有成效,天不假年,不得见三年报最耳!”李金镛病故后,获清廷追授内阁学士衔,并被后人誉为“金圣”。
黑河砂金历史陈列馆成立于2020年8月,位于爱辉区海兰街116号,该馆不仅再现了黑河地区百余年来丰富的砂金开采历史,生动描绘了当年“三千里江山,金子镶边”的辉煌岁月,同时也使人们真切地领略到了一代名臣李金镛的高尚情操与完美人格。
该馆通过现已陈列展出的部分纸质史料及电子影像材料、新编撰出的“能臣廉吏——李金镛”讲解词和《李金镛传》一书,生动详实地介绍了这位一代能臣廉吏在筹办漠河金矿、江东六十四屯勘界、中俄黑龙江航运交涉等重大事件当中所表现出的勤政爱民、处事机智、长于治业和廉洁奉公,以及他最终献身漠河任上的典范人生,充分弘扬了李金镛对待外侵敌寇临危不惧、对待同胞百姓怜爱备至的民族精神,为全市党员干部接受廉洁从政教育、感受廉洁文化熏陶提供了珍贵范例。
出淤泥而不染,居金财而不贪,二者相较,后者似乎尤为其难。黑河砂金历史陈列馆运用馆内现有资源,面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以李金镛为代表的“裹着风雪”的踔厉创业和“镶着金边”的廉洁操守,全力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努力让崇廉尚俭的价值取向在黑河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