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护航黑土地焕发勃勃生机
——我市积极探索黑土地综合治理保护“黑河模式”
黑土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珍贵的宝藏,是全世界公认的性状好、肥力高、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多年来黑河农业连年丰收的背后,也存在着因长时间、大规模、高强度耕种,导致黑土层变薄、土壤有机质下降的问题。如何保护好黑土地,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
面对难题,黑河市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巧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打好保护黑土耕地的组合拳,探索出一批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黑土地综合治理保护“黑河模式”。
善做“加法”秸秆做“被”算好经济账
“2023年,合作社的秸秆还将继续还田。”实施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措施,对五大连池太平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并不陌生。合作社规模化经营的8000多亩玉米,全部采用这项技术,丰产丰收有保障。
用秸秆给土壤盖“被子”,黑土地更“有劲”。实施保护性耕作,将会带来一笔可观的经济账:既实现了提高地力、保护环境,又为今年农业春耕生产打下坚实基础,有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合作社负责人杨洪波粗略地算下来,每亩地可节省100多元,平均增产5%以上。
为扎实做好这项工作,2022年全市安装免耕播种监测仪788台,累计完成免耕播种作业面积137.99万亩。主要作业模式为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和玉米秸秆覆盖少耕播种机械化耕作模式。完成机械深松整地838.7万亩,秋整地1243.7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9.8%。
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为黑土地带来怎样的改变?我市突出“一主两辅”即以肥料化(还田)为主,燃料化、饲料化为辅,全力拓展其他利用渠道,努力实现秸秆高效利用。大力推广玉米秸秆翻埋还田、玉米碎混全量还田、水稻秸秆翻埋(旋耕)。通过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同时努力加大饲料化和燃料化利用比例,实现节本增效,走出循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真做“减法”探索黑土保护路径
减肥不减产,减药不减效。我市深入开展农业减化肥、化学农药、化学除草剂“三减”行动,集成运用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农药、测土配方施肥、侧深施肥等技术,持续保护黑土地,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
过去一段时间,氮、磷、钾等多种肥料混合施用是农民施肥的主要方式。为了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应用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模式,通过土壤样品检测,为农户提供肥料施用的最佳比例和用量数据,提升黑土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连日来,市、县农技专家在全市范围内采集土样,经过化验作为各地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依据。“以前觉得肥料用得越多越好,但用量上去了,产量却没上来。”种植大户绍辉说,现在在农技专家帮助下,我们清楚地了解了如何施肥、施多少,按照配方施肥。
2022年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819万亩次,开展田间肥效试验66个,技术覆盖率在93%以上,全市建立耕地质量监测点327个,初步掌握耕地表层土样主要理化性状的变化情况。综合评价,2022年耕地质量等级比2021年略有提高。
巧做“乘法”建好高标准农田打开丰产“密码”
田间道路宽阔平坦,大小沟渠纵横相连,平整的地块拼接出一望无垠。当下,“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场景在我市农村随处可见,打开黑土地上的丰产“密码”。
黑土地“保卫战”注定也是一场“长久战”。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2019-2022年全市共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2个,面积269.64万亩,投资金额32.27亿元。2022年高标准农田新建项目9个,建设任务99.4万亩,投资12.96亿元,其中嫩江市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全省唯一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明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
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已获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的2023年第一批财政补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3.63万亩,建设资金53256万元将陆续到位,新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市黑土耕地地力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市农业农村部门已经将2023年高标准农田工作提示正式下发到各县(市、区),采取定期调度、分析研判、通报约谈等行之有效措施,精准发力,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组合拳”。同时,督促各县(市、区)完成2023年项目初步设计的编制,加快开展立项评审、批复及招投标工作。协调各县(市、区)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好财政资金,稳住存量、积极争取增量。紧盯目标任务,集中力量,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加强施工人员和机械调度,合理安排工序和作业流程等措施,抢时间、抢进度;紧盯施工、监理工程量复核等关键环节,确保抢出一个春季施工期,为年度建设任务顺利实施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敢做“除法”念好黑土地保护真经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我市拥有地方耕地总面积2895.7万亩。连年的高产丰产,黑土地面临着肥力透支。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是我市当前农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市通过探索建立创新服务机制、健全黑土地保护机制等措施,进一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让长期高强度利用的黑土地“喘口气”。
我市进一步强化了黑土地保护示范区创建,每年落实黑土耕地保护示范区面积559.4万亩。全面推行黑土耕地保护“田长制”,切实形成统筹组织、分工负责、合力推进、齐抓共管的黑土耕地保护利用局面,稳定黑土耕地数量,提升黑土耕地质量,改善黑土耕地生态,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基础。积极探索建立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服务运行机制,稳步提升我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应用水平。
同时,通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完善科技支撑,发展规模经营,创新服务机制,强化监督评价等硬措施,全面健全了我市黑土地保护机制。
相关新闻
我省开展黑土地表基质调查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的调查队员奔赴尚志、阿城、北安、肇东、兰西、明水、青冈、嫩江等8个县(市、区)进行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今年,他们将对4.56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开展调查。
自2022年自然资源部部署黑土地地表基层调查工作以来,哈尔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抽调骨干力量,组建4支优秀团队,已完成五常、海伦、五大连池等12个东北典型黑土区重点保护县(市、区)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任务。
调查团队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方法,揭示地表基质层与地表覆盖层的支撑孕育特征和耦合关系,评估地表基质对耕地、森林、水等自然资源支撑孕育能力和潜力,开展基于地表基质的自然资源空间适宜性评价等,为黑土地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据《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