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扎根中国大地结出的人类文明硕果。中国式现代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中国式现代化一词成为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核心词汇。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它首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并且深深根植于中国大地,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一、中国式现代化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提出,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而要实现社会主义,需要无产阶级团结起来,与资产阶级展开斗争并谋取胜利,通过有组织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进行不断思考和探索,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更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规律。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在探讨社会主义的本质时,对于如何确保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由谁来组织社会化生产等这些理论问题,受到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并未明确做出回答。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表明,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始终不变。方向问题是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历史证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没能抵御住西方资本主义的侵蚀,最终土崩瓦解、彻底消失,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主动或被动放弃了领导权。
(二)追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种种不平等、资本家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等现象马克思、恩格斯给予了批判,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都提出了比较具体的举措来消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差别。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公平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渊源。党在推进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进程中,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平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跨越了不可逾越的“卡夫丁峡谷”,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全新的现代化模式。在这一现代化模式中,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二、中国式现代化回答了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难题
“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阶段就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思想基础上提出的。进入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战略举措,调整了社会生产关系,释放出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论断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创造性回答,形成了关于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宝贵经验,并打造出了成功的中国模式。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改写了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现代化进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关系的判断,为我们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指明了方向。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党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关系的认识更加科学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创造。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面实践
民主政治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真正的民主是“实质民主”,即民主是在保护人民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部占有。真正的民主,是把“国家的人民”变成“人民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和实践,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质民主”思想进行了深化,实现了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巨大超越。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实质民主”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提升了人民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实践中增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总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三)科技创新为发展注入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曾有“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论断。对于一个落后国家要实现现代化,更需要在建构新型生产关系的基础上,集中精力进行科技创新,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和发展,正是在科技自主创新的赋能下进行的。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科技自主创新放在国家战略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开辟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三、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世界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已经把“未来社会”看做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崭新文明。对于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国与国之间为了资源利益的残酷战争以及资本逻辑下物质至上和价值缺失的人类价值危机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在重新界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努力推动构建符合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等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资本主义现代化
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上的。在这样的观念下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势必造成自然环境持续恶化。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关键在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界定、重新建构。中国式现代化构建起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原则的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总书记2005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些理念的提出和践行使中国式现代化真正把握住了自然发展规律、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站在了人类未来文明发展的制高点上,契合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构想。
(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目标的科学设想,把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作为目标。同时这一科学设想也包含着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自古就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念,这是刻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世界观,体现在国际关系领域,就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互利合作、互利共赢”。在具体的实践中,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亚洲基础设施银行”建设等。在共同体理念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细化和具体化,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类环境共同体”等理念,为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公平合理,为全人类的发展、幸福作出了中国的贡献。
科学社会主义是开放的实践的和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模板。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运用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科学社会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发展的新境界。
(作者单位为中共黑河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