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弘扬雷锋精神,建设文明黑河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用爱心播撒阳光,用奉献践行文明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 监督就是爱护,公开就是倡廉。 心不贪,利不沾,非法集资莫靠边。 远离非法集资,拒绝高利诱惑。 全民动员,同筑禁毒防线,人人参与,共建和谐社会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全市各地
乡村振兴 我们这样干!
//heihe.dbw.cn  2023-03-21 09:47:11

种更多“金豆豆”鼓起农民“钱袋子”

盖永峰 爱辉区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2月13日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作为中国粮食进口中的最大宗,大豆被提及了8次,这也给我们2023年大豆种植吃了“定心丸”。

盖永峰获“全国十佳农民”活动现场(资料片)

  黑龙江是维护中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而黑河则是黑龙江重要的大豆种植区。“中国大豆看龙江,龙江大豆看黑河”,黑河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绿色食品主产区,是全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地级市,2022年,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民115户,规模经营土地3.5万亩,种植优质大豆2.5万亩,面积占比71.4%,年底为社员现金分红920万元、带动户均增收8万元,较个体农户每公顷增收900元。

  都说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作为农民,我们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黑土地。春节刚过,我们就开始了备春耕,为大豆储备的有机肥足质足量,我们储备有机肥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少施或者不施化肥,以优渥的地理环境塑造黑河大豆的优良品质。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我认为,农民最关心的是种植成本以及收入是否稳定的问题,国家政策直指核心,农民种植大豆再无后顾之忧。考虑到轮种等因素,2023年合作社计划种植大豆2万亩,玉米1.5万亩,继续对标农垦作业标准,与锦河农场深度合作,打造两处千亩示范方,1140亩米豆轮作示范区、1000亩大豆展示园区,在提升农业标准化作业程度方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今年,继续增加有机肥投入,致力大豆高产公关,提升大豆质量。

作者:韩玉洁

发展千亩小菜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杜金凤 五大连池市和平镇利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带领农民扩大发展庭院经济,建千亩菜园,是五大连池市和平镇利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杜金凤的设想。

  利民村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宜居、物产丰富,是远近闻名的水稻种植村,近年来,杜金凤号召村民将家中闲置的水稻育秧大棚、废弃户拆除后的宅基地实施二次利用,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以点带面,推进菜园革命,已发展成为特色产业,结合实际积极创建“一屯四园”品牌,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幸福路。

  杜金凤以村委会驻地为中心,利用垃圾房拆除后30余亩空地,由先进党员、种植大户、致富能手带动,首先发展菜园革命,形成示范引领,成功经验辐射全村。组织村产业带头人成立菜园种植合作社,以“极境寒养”为名片,谋划建立干菜加工厂,注册商标、申请绿标,利用农村电商“网红”10余家,全面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推动菜园产业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迈进。

杜金凤(右)为村民调解纠纷(资料片)

  打造党建一条街,绘制以“小菜园铸就乡村振兴梦”主题墙绘。打造景观带,全面提高绿化美化亮化水平,改善村容村貌。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面向全村23名贫困老人及儿童群体,组织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爱心帮扶”“爱心义剪”“爱心送学”等服务,形成“社会关注、全民行动、共同关爱”的良好氛围。去年,菜园占地扩大至300亩,大棚面积达3万平方米,实现户最高年收入12万元,户均年收入3万元左右。以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鼓励村民成立花卉种植合作社,发展花卉大棚1400平方米,年可实现收入16万元。

  今年,杜金凤谋划建设1000亩小菜园,辐射全村,扩大种植规模。坚持“低成本、高效益”“小菜园、大产业”思维,使菜园革命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助力。

作者:林松涛

用情用力 驻村驻心

徐亚东 五大连池风景区驻龙泉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一论述为徐亚东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坚定了工作的信心。

  徐亚东对龙泉村的产业发展情况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五大连池风景区龙泉村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白酒生产企业4家、矿泉豆腐加工企业1家。农产品加工厂生产初具规模,矿泉白酒、蜂蜜酒和李二牤矿泉豆腐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缺乏对外宣传和包装的力度。矿泉豆腐冬季旺销加工能力不足,村农产品加工产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创新能力。

  作为第一书记,徐亚东本着“树亮点、走高端、打精品”原则,依托矿泉资源和旅游市场,做大做强龙泉村矿泉特色这篇文章。他认真谋划,通过组织集体多次讨论,确定在龙泉村矿泉酒、矿泉鸭蛋、矿泉豆腐、矿泉小榨等基础上为矿泉特字号“家庭”再增新成员,争取资金100万元投资“泉之特”矿泉米醋全套生产线,不但解决了泉之特企业资金不足,助力了企业发展,也解决了村内弱势群众就业难问题。目前,“泉之特”矿泉米醋正式投产,日产量达1吨,安排村内脱贫户1人,村民7人进厂就业。

徐亚东(左一)在龙泉村巷道升级施工现场(资料片)

  徐亚东说,接下来,扶强扶大、做强做大矿泉产业,着力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支持企业快速步入正轨。在品牌上扩大系列产品,丰富种类;在渠道上,融合开发特色产品店和超市,让产品辐射周边市场;在宣传上,加强新闻报道力度的同时,采取线上线下并进,真正做到对企业用情用力,驻村驻心。

作者:谷鸿翎

打造四季赏景的“高颜值”乡村

刘继刚 逊克县松树沟乡新立村党支部书记

  “我们松树沟乡新立村把握好乡村振兴大浪潮中的新机遇,加快建设农旅、文旅融合,不断地将农业、生态资源与乡村旅游相融合,追赶乡村旅游新潮流,打造春赏花、夏垂钓、秋采摘、冬赏雪的乡村旅游品牌。”日前在这个刚刚晋升为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村——松树沟乡新立村党支部书记刘继刚畅谈了新一年的打算。

  去年,新立村探索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春季有杜鹃花海,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夏季有“仲夏星空”露营基地,举办了“逊别拉河畔音乐节”;秋季依托“庭院经济”搞起了乡村采摘;冬季投入20万余元打造了冰雪小镇。一年来,累计接待游客2万余人,红火的“农家乐”更是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刘继刚(右)与村民商议新一年村里美化情况

  刘继刚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新立村从曾经的贫困村,到如今的“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的转变,始终在乡村振兴发展的“快车道”上追赶超越。

  有了经验,村民的干劲更足了。今年,新立村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助推乡村振兴为乡村聚力赋能的重要举措,辖区内克梯河大峡谷景区已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中重点项目。依托村里的蚯蚓养殖等特色产业项目,发展生态种植养殖经济循环模式,谋划打造生态垂钓园,同时,鼓励老百姓利用蚯蚓粪发展“庭院经济”种植绿色果蔬,培养一批有品质有特色的“农家乐园”。发挥北方独有的冰雪资源,在原有的基础上从吃、玩、住等多个方面扩大规模,让“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通过特色的休闲度假型、田园采摘型、文娱体验型等不同形式,把新立村打造成具有民俗特色的、生态旅游和露营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宜居型乡村,完整呈现秀美乡村“一季一景”的“四季全景图”,让游客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作者:于淑鸿

实干走出“繁荣”路

嫩江市前进镇繁荣村驻村工作队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嫩江市前进镇繁荣村驻村工作队铆足干劲,为繁荣村的乡村振兴开启“繁荣”路。

  今年,繁荣村驻村工作队将用力抓牢产业发展,注重产业后续培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繁荣村“田园综合体”品牌,以产业振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挖繁荣村达斡尔族民族文化资源,将民族风俗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村内先后建设文化长廊100余米,民族风情文化墙2处、浮雕2座,建设民族风俗民宿10栋,建成“达斡尔族风情一条街”和“农耕文明展示一条街”,旅游度假区大门、停车场和旅客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相继投入使用。村内旅游对外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8万人次,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1个,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走出一条“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结合”的特色发展道路,实现了“要我振兴”到“我要振兴”的根本转变。

嫩江市前进镇繁荣村驻村工作队 人员回访脱贫家庭

  驻村工作队为了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常态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帮扶”和“回头看”活动,做好驻村帮扶“后半篇”文章,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驻村工作队组织村民开展读书竞赛、篮球和乒乓球比赛,在“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组织村民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在“斡包会”上,曲棍球、颈力赛等活动已成为一道风景线,推动形成新风尚,让乡风民风传承。

作者:仲欣

蔬菜大棚育苗忙

才斌 北安市城郊乡新华村退休总支副书记

  走进北安市城郊乡新华村群拓果蔬采摘园的温室大棚内,放眼望去,灌溉和保暖设施一应俱全,棚内的蔬菜青翠欲滴,满眼绿意扑面而来。

  培土、装盘、点种、摆盘,65岁的新华村蔬菜大棚育苗忙退休总支副书记才斌与老伴分工协作、有条不紊,一盘盘育苗盘中的秧苗绿油油、嫩生生的。

  “今年和去年一样,承包了14个大棚,种了黄瓜、辣椒、西红柿、菜花、甘蓝、白菜、西瓜等十多个品种,预计4月中旬就往大棚里面挪苗了,6月初上市。每个大棚保守净赚也有一万多元,估计今年也不会低于这个数。”才斌边浇水边说,这两年,通过巧施农家肥、节水灌溉等技术,种出的蔬菜瓜果味道清香,绿色无公害,因此很是畅销,“采摘园开园时,嘎啦果每公斤能卖到30元。”

才斌在大棚里为蔬果秧苗浇水

  依靠大棚种植蔬菜,才斌夫妻圆了致富梦,这是新华村发展设施农业的缩影。该村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采取政策扶持、典型带动、技术跟踪服务等有效措施,鼓励引导产业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继续发挥特色种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大棚栽培和种植,全力提升土地经济效益,全面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新华村群拓果蔬采摘园占地面积200亩,共有大棚137栋。去年依托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技术扶持,群拓绿色果蔬合作社引进棚室蔬菜多茬次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引导蔬菜种植户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辐射带动全市蔬菜产业的发展。目前,新华村群拓果蔬采摘园已建设成为集采摘、观光、休闲、批发为一体的多元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城经济、绿色蔬菜产业基地为牵动的现代农业体系。

作者:高鑫

驻村帮扶出实招拓销路促增收

王明 省监狱管理局驻孙吴县孙吴镇北孙吴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并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文件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感触很深,干劲也越来越足。”省监狱管理局驻孙吴县孙吴镇北孙吴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王明说。

  自2021年新一届工作队驻村以来,王明和驻村队员们接续奋斗,从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入手,修复田间路,开展“厕所革命”,帮助销售蔬菜。如今,家家户户都安装了门牌,门前路灯亮了,一车车满载希望的蔬菜顺利销往外地,村里脱贫户、残疾户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

王明走访慰问困难村民

  “现在,不仅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观,村民收入也得到了稳定增加。”望着全村焕然一新景象,王明感到欣慰的同时,又深觉肩上担子更重了。

  怎样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挖掘多元价值,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是王明一直在寻求的发展道路。通过积极走访,王明结合村里实际,准备谋划建立玉米加工车间,向上申请资金修建厂房、购买加工机器,向村民收购火苞米,将火苞米加工成玉米面、大米查子、小米查子等半成品,然后风干、塑封,利用平台和派出单位资源优势进行销售。农民的玉米能卖得出、卖上价、赚到钱,农民就能放心搞好生产。

  “从监狱管理局一名普通干部转变为基层农村第一书记,让我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但是我相信难题总会在摸索与坚持中迎刃而解。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省监狱管理局驻北孙吴村工作队将不负重托,齐心奋进,共同绘就北孙吴村美好灿烂的明天。”王明对北孙吴村的美好未来充满希望。

作者:宫玉忠

 
作者: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梁陶陶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五大连池市给审批装上“加速器”让落地项目“跑起来”
· 五市和平镇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兑换服务”活动
· 嫩江市积极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
· 北安市供销联社 精准调度确保农资供应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