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市作为民政部确定的全省唯一一个“党建+社会救助”试点,坚持以构筑功能完善、统筹衔接、务实管用、兜底有力的救助体系为导向,强化党建引领、党员尽责、党群融合,探索创新主动发现、精准救助、应救尽救、无缝对接的“党建+社会救助”创新实践模式,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国家民政部的高度认可。
党建引领,构筑有力堡垒。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五大连池市迅速搭建“市—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工作框架,成立市级“党建+社会救助”工作专班,科学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扩面提升工作方案,积极组织民政、工会、妇联、共青团等行业部门按照“四个体系”模式建立救助台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推进。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
党员尽责,夯实工作根基。按照部门职责和救助需求,“点对点”认领任务,构建起部门联动的救助体系。深入开展“党代表在行动”专项下沉活动,在低保、五保、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中实行党代表包网格制度,1100余名党代表、党小组组长、网格长、年轻在职党员组成联合入户调查组,深入街道133个社区网格进行排查走访,按照救助标准确定救助对象371人,把社会救助由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发现。开展在职党员家访、社区党员下访、网格员走访的“三访”活动900余次,主动走访困难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00余件,筑牢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基础。
党群融合,出实招见实效。整合多方资源,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及城市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础,构建“1+7”社会救助服务矩阵,广泛设立党建综合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等8大服务区,成立物业服务公司、便利食杂店、电脑服务、药店便民服务等35个网点,将社会救助服务有效融入党群服务工作之中。拓展7个社区便民服务室功能,为居民提供免费婚介、药品发放、健康监测、文娱活动、爱心配餐等6大服务项目,健全完善“错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便民服务机制,解决群众“三最”问题100余件,为困难群众达成20个“订单式”微心愿,慰问重病、残疾等困难群众和老军人270余人,发放总价值7万余元的生活物资和慰问金,为20余户困难群众进行免费的营养配餐,确保辖区内被救助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不断激发社会救助的工作效能。
自2020年以来,这个市聚焦特殊群体给予特别关爱,通过“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以及扩面提升,全市实现主动救助371人次,确保全市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让社会救助更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