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 监督就是爱护,公开就是倡廉。 心不贪,利不沾,非法集资莫靠边。 远离非法集资,拒绝高利诱惑。 全民动员,同筑禁毒防线,人人参与,共建和谐社会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全市各地
满族过年那些事儿
//heihe.dbw.cn  2023-02-03 09:24:28

  “年初二,回娘家、走亲戚。”1月23日一大早,穿上鲜艳的民族盛装,高娟带着家人、拎着大包小裹的礼物,来到爱辉区坤河乡黄旗营子满族村,给大姨关艳华拜年。“我特别喜欢来大姨家过年,上了年纪的满族老人家有浓浓的年味儿。你看这粉粉的梅花树、窗户上贴的福字和窗花,都是前些天我和大姨自己动手剪的。”

图为高娟(左二)和家人开开心心准备贴春联窗花

  看到外甥女一家来拜年,关艳华忙不迭地端出来一盘盘瓜子、花生、糖果,又“缓”上一盆冻梨。“咱上炕‘拉呱’,炕可热乎呢。”关艳华拍拍热乎的炕头喊大家坐,一边讲起满族人过年那些事儿。

  春节,满语叫“阿涅业能业”。满族人天性乐观阳光,多年来与汉族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相互融合,反映在春节上,虽然形成了满汉一家的节庆文化,但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特色,老满族人春节仍然过得“讲究”。

图为高娟(左)向大姨学习剪纸做梅花树

  过年是一年中最喜庆的日子,充满了美好、充满了祈望。满族用过年的吃玩娱乐、接神祈福,记载和传承着古朴而热闹的“过大年”。满族管过年叫“过大年”,意思是要做许多繁琐准备,然后过一个有吃有喝、有穿有戴、有玩有乐、红红火火的“大年”。关艳华说,准备过年“嚼物”最费时间:黏豆包、八大碗、沙琪玛、白肉血肠这些带有满族烙印的美食必不可少,再给大人孩子准备过年的衣帽鞋袜以及供品祭物等等,得忙活大半个月。说起八大碗,高娟掰着手指头:“咱们今天就吃小鸡榛蘑粉、年猪烩菜、五花肉豆角丝、丸子扣肉……我大姨做八大碗特别拿手,扒、焖、酱、烧、炖、炒、蒸、熘这些烹饪手法炉火纯青,每年过年都得蒸几十碗冻上,吃的时候上锅热一下,特别方便。”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忘了满族过年的规矩,只要有机会,我就给他们讲讲,老祖宗留下的精华,可不能失传啊!”关艳华滔滔不绝起来。“除夕家家吃饺子,还要把几个铜钱包到饺子里,吃到铜钱就代表着新的一年百事顺利。然后就要接神放鞭炮了。”“用现在的话说,满族人过年都是非常有‘仪式感’的。我小时候家庭困难,我妈就找人讨张红纸写个满文‘官福’贴到自己家大门上。”关艳华记忆里的“年”,都是母亲一丝不苟收拾家、置办年货的情景。

  满语文字写下的“福禄寿喜”窗花、火红的灯笼、烧热的炕头都是满族人的生活习俗。近些年,久居城市的人们格外向往有民族特色的“田园生活”,关艳华说,村里好几户人家都开办了民宿,自己增收的同时,也让城里人体验到了浓浓的民族特色。

  正说着话儿的功夫,一个穿戴一新的亲属家小孩来拜年,关艳华把准备好的红包塞到孩子兜里,又装上满满一大把糖果。“每年初五我们族里人都要身着盛装聚一起,唱唱歌、扭秧歌,现在我们农民生活这么好,就得乐呵!”

 
作者:韩玉洁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吴岩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孙吴县下好春耕生产“先手棋”
· “点对点”服务温暖外出务工人员
· 孙吴县公安局扎实开展社会面安保维稳工作
· 入企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