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领跑”让生态底色更足
——我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天然氧吧,好像空气都是甜的!”第一次来旅游的广东游客黄先生一家感叹道。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不仅是市民游客的直观感受,更是绿色黑河宜居宜业的真实写照。去年年初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好“8场硬仗”,绿色“领跑”,让生态环境保护底色更足。
黑河的“生态绿”让人流连忘返(资料片)
环保督察整改交出“新答卷”
我市坚决扛起保护生态环境的政治责任,抓细抓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贯彻落实,组织相关部门认领整改任务24项,下发工作通知、督办函24份,采取“周调度、月统计、季分析”方式,把督察问题整改成效纳入全市经济社会目标考核、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切实强化整改任务跟踪问效。截至目前,24项问题已完成整改5项,剩余19项达到序时进度。
空气环境质量迎来“新突破”
持续开展散煤污染治理,完成6台35-65蒸吨燃煤锅炉升级改造。加快新能源发展利用,实施棚户区改造,进一步削减替代散煤。目前,完成棚改1992户,削减替代散煤12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1.5万吨年度目标。实施10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完善24台燃煤锅炉污染防治设施改造。强化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抽测柴油车3万余台次。
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新态势”
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严格土壤污染监督管理,与13家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完成40个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评审,完成7家涉镉等重金属企业和52个矿区排查。助推逊克县开展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创“新局面”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发《黑河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责任分工方案》,建立目标任务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确保攻坚工作细化、指标量化、目标优化。截至目前,涉及我市136项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已完成85项,达到序时进度51项。
水环境质量显现“新成效”
围绕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撤销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3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纳入清单台账,实行动态管理,23个入河排污口纳入整治清单,已完成整治11个,正在整治12个。全面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完成建制村整治19个。深入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组织实施1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环境监管水平实现“新提升”
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高压态势,开展水、气、土、危险废物和辐射等专项执法检查,重新确定33家执法正面清单企业,充分利用在线监控、视频监控、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实施差异化执法。严格落实秸秆禁烧政治责任,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持续深入开展督查检查,确保“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落实到位。截至目前,全市共下达行政处罚10件、罚款金额121.04万元。
应急管控能力注入“新动力”
紧盯涉“危”涉“矿”风险隐患,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风险。加快推进重点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图”,不断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强化辐射污染源日常监督管理,核发3家辐射许可证增项,完成2个建设项目审批,更新放射源动态数据库67家。动态更新尾矿库环境监管清单,加快推动我市“无废城市细胞”建设。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核发经营许可单位10家,完成申报登记801家,转运危险废物1397批次、转运量1908.89吨。
营商环境释放“新活力”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成立专项工作组,实行“办公室+专项组”上下联动机制,建立对下“提示+反馈”双向交流制度。优化环评审批流程,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报告表审批时间分别压缩到18日和11日,排污许可审批核发压缩至10个工作日。建立省市“百大项目”环评审批台账,实行“一对一”“点对点”服务,指导服务56个项目完成环评审批。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完成80个项目环评审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