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章,对教育事业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专章开篇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因此,厘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首要任务。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意义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本质需求。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办教育、为人民培养人才,依靠人民发展教育的根本立场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其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重要使命,也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所在,自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题中之义和不懈追求。再次,坚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现实需求。教育是民生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更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确保党的建设事业、国家优势发展、人民团结进步的关键所在,从而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践需求。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通过充分发挥其培养造就人才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从而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立德树人、守正创新: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要义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体现,因此,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要义。首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其次,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优先发展教育,才能以教育的优先发展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再次,始终坚持教育公平,报告中强调“促进教育公平”“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面向人人、面向社会,把教育公平推上新台阶,努力提供更公平、优质、包容的教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最后,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教育,按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必须始终坚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调好教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新格局。
与时俱进、任重道远: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实践要求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要求我们必须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总要求,承担起新时代教育的新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是因为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有了最可靠的“主心骨”和最正确“指南针”。因此,要不断深化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充分认清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立健全组织体系,保证党的全面领导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中全面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深化强教必先强师教育理念,夯实教师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不断增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政治自觉、情感自觉和行动自觉,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智力保障、人才保障。
(作者均为黑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