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共谋发展为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黑河贡献智慧力量
——政协黑河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关于积极推进省际间交流合作与文旅产业融合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爱辉区政协副主席 孟宪辉
(一)整合盘点省市优势资源,为承接政策建设美丽中国“中脊带”最北端创造条件。“瑷珲—腾冲线”在我省境内共有两个节点城市——黑河市爱辉区和齐齐哈尔市,无论是爱辉的“一城两国”,五大连池的火山地貌,齐齐哈尔的“湿地鹤鸣”,还是省内美丽中国“中脊带”辐射区域独一无二的“青山秀水”和“广袤黑土”,都可堪龙江振兴及对外推介的底牌和名片。建议省、市在全局设计和战略谋划方面,积极整合放大上述优势资源,在爱辉、腾冲等“中脊带”城市开展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并依据带内不同地区人口、区域产业发展等因素,进行差异化保护、发展与利用,适当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未来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选择谋划合适时机路径,为积极拓展美丽中国“中脊带”省际交流合作提供保障。加强爱辉、腾冲等沿线城市顶层对接和政策加持,对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有重要意义。建议省、市通过开展省际对接交流、建立省际合作机制,加强“瑷珲—腾冲线”相关课题研究,并有针对性在爱辉、腾冲确立课题,及时在沿线节点城市发布科研成果、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并定期举办学术论坛,积极邀请有关国家部委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参加,逐步扩大论坛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县(市)级合作升级并取得实效提供政策、理论、资金支持等全方位保障。
(三)科学应对诸多严峻挑战,为培育壮大后疫情时代文旅产业新业态创造优良环境。纵观“瑷珲—腾冲线”两端及沿线各节点城市,自然禀赋、历史文化、发展态势各具特色,为实现各地优势互补、产业升级进而激发各自内生动力提供了充分条件和广阔空间。建议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沿线城市,遴选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积极申报国家和世界级遗产名录,设立“瑷珲—腾冲线”文化旅游产业基金,定向扶持“瑷珲—腾冲线”文化旅游项目。鼓励支持引导更多旅行社、汽车俱乐部、民宿和汽车营地等专业组织加大投入,积极扩大省际间服务合作对接,协调大理、丽江、成都、延安、张家口、呼和浩特、五大连池等旅游城市,共同打造“瑷珲—腾冲线”旅游联盟。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加强沿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风情小镇、特色村寨、汽车营地、绿道系统等规划建设,形成品牌化旅游廊道。
(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放大激活美丽中国“中脊带”发展内生动力创造条件。建议省、市以构建美丽中国“中脊带”为契机,改造铁路、公路、国道、省道和民用机场,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主骨架,以普通铁路、国省干线、民用航空机场为基础干线的陆上和空中走廊,构建纵贯“瑷珲—腾冲”的“东北—西南”交通大通道,促进东北亚与东南亚的“东北—西南”交通与贸易往来畅通。逐步形成以哈尔滨、呼和浩特、太原、西安、银川、兰州、成都、昆明等省会城市为枢纽,以沿线重要城市为集散地的经济大动脉。
关于加大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力度促进我市矿山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黑河市委主委 郭永利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绿色矿山建设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特别是矿山企业深刻清晰地认识到绿色矿山建设是走安全、健康、清洁、环保、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强化建设绿色矿山始终贯穿在矿山生产、管理、治理、保护等各个环节,是矿山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使矿山企业树立信心,坚信绿色矿山建设前景广阔,大有作为,无论是生产开采环节,还是综合治理环节,都是利国利民利企、一举多得的朝阳产业。
二是加强政策支持。要在依托国家、省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地方相关政策给予鼓励和扶持,既对绿色矿山建设行为进行支持,又对矿山治理合法成果和收益予以保障。可运用市场化机制,积极引进有治理技术和治理能力的第三方进行矿山污染治理,既有利于矿山生产企业集中精力搞生产,也有利于矿山污染治理企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运作,更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使政府能将工作重心放在规则程序制定、事中事后监管上。在加大资金投入上,鼓励社会资本市场化方式参与矿山修复治理,按照“谁投资、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可建立资金奖励或补助(补贴)机制,对社会资金投入的环境治理项目给予适当补贴或奖励,用政策杠杆撬动吸引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助推绿色矿山建设。
三是加大监管力度。强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监督管理,按照方案要求矿山企业执行生态修复治理任务,鼓励辖区生产矿山企业开展“边开采、边治理”,督导矿山企业严格落实履行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责任。
四是加强部门联动。本着“一矿一策”原则,逐年逐矿推进矿山修复治理工作。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生产矿山进行边生产边治理,夯实关闭废弃矿山企业修复治理责任;继续强化自然资源、公安部门联动,防止修复治理责任转嫁,以强有力的措施将执法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五是发挥试点带动作用。总结绿色矿山建设因矿施策治理经验,广泛借鉴、复制省内国内先进做法,进一步加大创新探索力度,在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进多元化治理上下功夫、做文章、求实效。推动我市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再出新成果、再上新台阶。
关于推动大豆种业良性快速发展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苏 辉
(一)整合各种要素,全力支持种业发展。一是力争国家大豆科技创新园区落地黑河。二是高水平建设五大连池国家现代农业(大豆种业)产业园,打造大豆种业振兴的龙头。三是加大对大豆育种科研机构扶持力度。对于驻我市省属科研机构,使其在人才引进、评优评模等方面享受市直单位同等待遇。
(二)全力开展高产大豆育种攻关。一是组织联合攻关。要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科学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作用,有效衔接域内大豆育种科研机构形成合力,吸引全国知名大豆育种专家组建高水平专家队伍,引进生物分子育种、基因育种等先进技术,提升育种水平。二是开展配套技术研究。适当稳定主栽品种推广年限,围绕主推品种深入开展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充分释放良种生产潜能、特性。
(三)规范繁育流程,着力提高大豆良种生产质量。一是严格制定并落实繁育基地建设标准。完善“四圃”繁育体系,建立适当规模原原种圃、原种圃、良种圃、大田种子生产圃,严格实行轮作制和生物隔离要求。二是建立制种监管体系,规范繁育流程,强化“田检”,加强制种监管,建立完善监管队伍建设。
(四)大力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一是加大对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发挥骨干种企优势,鼓励有研发能力的种子企业自建研究机构,开展育种、材料中试、田间检查等工作。二是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等项目向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倾斜,建立高标准、具有一定规模、承包关系相对稳定的大豆良种繁育基地。三是加强与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合作,打造国内高端大豆种业产业集群,引领域内种业提档升级。四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打造黑河大豆种子品牌。
(五)持续强化种子市场监管。一是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品种权保护相关配套法规、条例,严禁买卖品系。二是强化种子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升监管能力水平,严厉打击涉种违法行为。三是加大种子法宣传力度。通过提升大豆种子生产质量、严格执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综合措施,治理“白包”种子,确保种子质量安全。
关于保障寒区试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黑龙江红河谷汽车测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鑫宏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和政策支持,擦亮试车金字招牌。持续加大我市寒区试车产业的宣传和推介,通过举办寒区试车节、冰雪拉力赛等一系列赛事和活动提高我市寒区试车的知名度,吸引国内外实力企业到黑河投资兴业,打造“寒区试车之城”浓厚氛围。加强政策支持和产业扶持,制定出台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以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投资,复制牙克石成功经验做法,依托黑河市寒区试车知名度和先发优势,引进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国”字头试验企业、检测机构、大数据服务平台、研发孵化平台和世界名牌车企入驻我市,实现寒区试验检测高新技术产业化。
二是突破资源瓶颈,寻求跨境产业合作。对接阿穆尔州及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成立中俄跨境试车合作联盟,建立跨境试车合作机制,挖掘俄罗斯极寒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土地、水面资源优势,鼓励试车企业建设试验场地或分支机构,重点推动俄罗斯结雅水库试车场地建设,充分挖掘我市寒区试车延长期,抢占国内市场,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性跨境寒区试车产业。
三是注重人才培育,打造产教融合基地。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推动产教与研学融合,推动黑河学院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合作,建设寒区试车产业人才培育平台,实施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加快校企合作建设寒区试车产业实习实训基地,开设汽车测试相关专业,培育产业人才;联合职业院校、驾驶学校等机构开展培训,力争电子零部件、电子技术、CPU计算等国内龙头企业在黑河建立科研测试基地,强化产业孵化,储备专业人才。
四是拓展寒区测试项目,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各试验场标准化建设,促进各试验场由场地服务向技术服务转型,提升试验场整体服务能力。通过组织各类试乘试驾活动和汽车冰雪运动赛事,将黑河市打造成汽车低温性能展示平台。将单一的汽车寒区测试向无人机寒区测试、军用设备寒区测试、电子元器件寒区测试、各类救援设备寒区测试等行业拓展,与汽车旅游相结合,打造汽车文化,全方位发展冰雪经济。
关于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黑河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黑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于慧玲
(一)聚焦强基赋能,加快大通道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一是架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培育黑河中俄跨境铁路大桥建设项目,加快建成中俄跨黑龙江索道,提升黑河—哈尔滨高速公路、黑河瑷珲机场、五大连池德都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加快国际陆港、桥头区铁路专用线、公路货运物流中心建设,形成“口岸码头+公铁水联运+铁路系统+基础配套设施”联动,集仓储、配送、加工、贸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二是打造数字化园区新基建。依托中俄跨境综合物流枢纽项目,依托保税物流中心、月星跨境物流枢纽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加快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菜鸟网络跨境中心仓为牵动,建设一批智能化、自动化的中俄跨境电商“中心仓”,补齐物流设施短板,打造“产业链+物流”“供应链金融+物流”融合发展的东北亚国际分销中心、生产基地和物流园区。
(二)强化系统思维,加快大通道供应链体系建设。一是完善物流大通道基础功能。完善能源通道功能,在扩大天然气和电力进口规模的基础上,推进石油、煤炭进口,打造国家战略能源储备基地;完善口岸功能,建设黑河进口冰鲜水产品、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发展公铁集装箱跨境运输,建设多功能对俄国际物流中心;完善互市贸易、B型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功能,支持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网购保税和海外仓建设,大力发展国际商品展示交易、跨境电子商务寄递服务等新兴业态。将黑河市中国邮政三关合一项目“哈尔滨-黑河-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国际邮路、俄罗斯布市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主动融入国际大通道建设。构建面向泛俄语系国家的跨境电商运营中心、国际贸易选品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小包裹分拨中心为一体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体;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商贸物流产业平台建设方面,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与省交投、农投、金控、港务局公司等大型国企和月星集团、银建集团等民企合作,在进口煤炭、纸浆、粮食等大宗商品以及保税物流园、跨境物流仓储等产业园区的建设与运营等领域开展合作;在对俄贸易供应链建设方面,积极与中诚通、厦门国贸、厦门象屿、港中旅、京东等龙头企业合作,构建中俄“干支仓配”一体化体系及国际物流组织中心体系,打造中俄边境货物贸易组织调运中心,为周边地区生产生活物品运输、仓储等提供服务;在数字商贸服务方面,积极与宁波国际物流公司合作,推进数字口岸建设,将黑河建设成为对俄国际商贸、仓储物流、金融和能源资源的协同中心。
(三)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贸易便利化水平。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和制度创新优势,不断破解难点堵点问题,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简化通关手续,提升多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水平,推动海关、综合保税区、检验检疫、物流快递服务等主要贸易单证的电子化,畅通贸易绿色通道。以粮食和中药材为重点,支持互贸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建设互贸进口商品加工园区和互贸商品集散中心,打造互市贸易交易和落地加工创新区,充分释放国际物流大通道的经济能力,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黑河。
关于提升我市家庭教育工作水平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市妇联二级调研员 刘 洪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以《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为契机,加大家庭教育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明确家庭、学校、社区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形成全社会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送法进万家”“入户走访”等多种宣传活动,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充分发挥大众媒体舆论引导优势,开办“家教园地”“父母之友”等家庭教育类专题专栏,引导家长主动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二)统筹社会资源,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形成整体合力。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应当将家风建设纳入单位文化建设之中,鼓励支持职工参加相关的家庭教育服务活动。政府统筹建设家庭教育信息化共享服务平台,开设公益性网上家长学校和课程,开通服务热线,提供线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应当与学校、社区、民政等相关部门深度协作,对留守和困境未成年人家庭等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社区要采取建档立卡等措施,组织志愿者开展“手拉手”“爱心妈妈”等活动,为实施家庭教育创造条件。
(三)加强科学管理,提升家庭教育工作规范化水平。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学校整体工作部署,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大对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力度,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特点,调整和更新教师业务培训内容;学校(幼儿园)都要普遍建立家长学校,由各学校校长(园长)兼任家长学校校长,家长委员会要规范管理,建立完善与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工作联系机制,如家长会、实地家访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密切结合,可通过开展讲座、发微视频等多种途径组织,赋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在教育教学中自觉用先进的育人理念带动家长发生变化。同时,教育专业机构要规划设置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为不同阶段的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构建专业化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四)发挥政府职能,促进家庭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其在家庭教育中的公共职能,进一步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投入力度,设立家庭教育工作专项经费,为家庭教育提供资金保障;要为家庭教育提供人员保障,组建师资队伍,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家庭教育相关培训,最大限度地调动民间组织、公益组织或机构指导服务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学校、社区、民政等部门要协作配合,为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问题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延伸服务;要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自觉践行“大教育”观,以健全完善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全力促进全市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