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流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
——我市全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春华秋实,岁序更新。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和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谱写了跨越赶超全面振兴的新篇章。即日起,黑河日报开设“2022亮点”栏目,盘点回顾2022年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新时代富裕开放美丽幸福文明黑河和全面建成中国式现代化新黑河营造良好氛围,注入强劲动能。
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半个工作日内,1496件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理,651个事项纳入一窗受理,61个事项实现一次办结,109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
一串串数据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市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实效。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聚焦市场主体,对标一流,改革创新,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为市场主体增活力、为人民群众添便利。
“一站式”服务 让办事群众更舒心
“现在开办企业简单方便,原来需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一个窗口就能一次性免费办结,为我们企业减轻了负担,黑河的营商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刚刚领到营业执照的企业负责人刘先生对“一窗通办”服务赞不绝口。
态度好、速度快,办事更方便舒心,是如今前来办事群众的普遍感受。年初以来,我市着力优化实体大厅功能,打造“只进一扇门”集中办理平台、“一窗式受理”高效政务平台和“一网通办”网上服务平台,水电气热、电信、公证、残联、法律援助、公安等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进驻综合服务大厅。16个部门的874项事项实现分领域“综合窗口”办理,26个部门651项事项实现无差别,“综合受理”达到100%。设置“综合咨询”“帮办代办”“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办不成事”“政策兑现”“办好一件事”等窗口,全面推进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创新网上政务服务模式,42个部门1496件政务服务事项可网上办理。梳理201项“办好一件事”事项清单,实现“一次办”事项61项、“零跑动”事项1462项、“最多跑一次”高频事项421项。市级全省通办事项712项,县区级全省通办事项249项。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初步建立起三级政务服务事项联动办理网络体系,在8个重点镇设立综合审批服务机构。截至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累计现场办理事项69672件、“预约办”11077件、“代理办”347件、“咨询办”1167件、“邮寄办”9112件。
“主动式”服务 让入驻企业更暖心
一次高效便捷的流程、一次公平公正的办事、一次优质到位的服务、一次及时有力的帮助,对市场主体来说,真切感受胜得过千言万语。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下发后,我们当日就开工建设,6月30日完成了基础施工,争取了宝贵的20天施工时间。”江天首府商住楼项目企业负责人竖起大拇指。今年6月江天首府商住楼项目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仅三个工作日就核发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这是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有力举措。为有效减少许可审批用时,项目实现尽早开工,我市积极出台《黑河市社会投资备案类项目施工图审查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率先实施一般社会投资项目施工图告知承诺制。
围绕企业的“痛点”“难点”,如何让服务既有温度又有成效,让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我市全面落实“领导包联+专班包保+首席服务员”工作机制,全要素专班为入统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全天候、全周期、全链条”服务保障。对入统签约项目实施动态管理,制定《黑河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招商引资企业“1+N”实施方案》,细化各行业服务招商引资企业的具体措施,引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红利”。同时,积极推广使用政府采购电子交易系统,推动政府采购领域全流程“不见面”开标,“不见面”开标率达98.5%。加大扶持小微企业力度,提高价格评审优惠幅度,增加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预留份额。
“全方位”服务 让软环境成为发展硬支撑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年初以来,我市积极推进服务向乡镇、街道、社区延伸,全市76个乡镇(街道)、686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便民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打造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示范点11个,4个街道、15个社区和89个行政村设立了便民服务厅(室),在高频服务场所部署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62台,可自助查询办理事项增至948项。
持续加快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打破“数据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开展数据资源共享,市直单位对接数据接口41个,各县(市、区)所有接口全部对接,调用数据接口3.9万余次。汇聚电子证照种类260种,政务服务部门电子印章发放率100%。推进政务守信践诺建设,2174个部门、33764名公职人员带头作政务诚信承诺。试点开展黑河市个人诚信分(达子香分)管理,现已完成对全市110余万自然人的信用赋分。开展市场主体信用管理,综合评价市场主体公共信用12.6万家,加大“码上诚信”推广应用力度,完成赋码78638家,占全市市场主体总数57.50%。开展“信易贷”工作,全市注册企业17055家,成功授信136笔,授信金额7.32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