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人才资源总量不足、创新人才偏少难题,今年以来,爱辉区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坚持面向科技前沿、面向“三农”主战场、面向全区重点需求,以四个支撑为“杠杆”,打好高层次人才、科技人才、产业人才“三张牌”,汇聚人才力量,夯实关键基石,扎实走好人才推动乡村振兴之路。
图为瑷珲镇外四道沟村日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草莓园区(资料片)
“引”字当先 以政策支撑乡村振兴
优化人才政策,加大人才引育留工程,激励引导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汇聚,放宽年龄、学历和专业限制,降低开考比例,划定成绩合格线,用好边境地区政策红利。联动实施省市区“万人计划”行动、“市县(区)委书记进校园”专项引才活动,公开招聘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55人,乡镇事业单位应届毕业生20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落实人才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发放创业补贴2.5万元,办理创业担保贷款20万元。
“借”字助力 以平台支撑乡村振兴
联合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项目合作和科技攻关,柔性引进战略科学家、农业顶尖人才、“卡脖子”技术、生物基础研究等智力要素。成功举办第二届“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论坛,以郭华东院士为首的百名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齐聚爱辉,共商经济转型发展大计。建立刘占锋土壤生物与黑土地力提升科学家工作室,引进中国科学院刘占锋科研团队,推动中药科技项目研发。与哈师大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开展冻土退化、植物多样性变化等项目研究。主动与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洽谈战略合作事宜,围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人才交流、智库咨询等方面探索开展合作,加速各项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用”字当头 以科技支撑乡村振兴
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技术创新,投入2515万元扶持农业绿色发展,打出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牌”。积极对接省委组织部,提出产业、项目、技术等方面实际需求,发挥“组团式援边行动”工作队作用,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加强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进一步发挥省市区三级“科技特派员”作用,整合农业技校、科技示范园区、试验站等各类资源,积极引导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种养大户等发挥“领头雁”带动作用。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培训,逐步提高乡村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新成立科技型企业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企业12家,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实现科技型企业的数量质量双提升。
“激”字托底 以产业支撑乡村振兴
着力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产业经营管理者,爱乡村、懂农业的农民技术骨干,善开拓、乐钻研的“产业经纪人”队伍,会营销、能推广的“乡村网红联盟”,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北疆快手乡村网红”俞良峰带动当地村民直播带货,全村粉丝过万的村民达10人,开辟网上致富新路;“农业生产大王”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盖永峰,带动115户农民入社,为社员现金分红920万元,户均8万元,较个体农户每公顷增收900元。驿站文化产业园、玫瑰花产业园、草莓园、稻田公园在旅游产业人才影响下魅力不断增强,瑷珲乡野公园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上半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552万元,逆势实现双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