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孙吴粮”
——孙吴县122万亩大豆丰收在望
金秋时节,丰收在望。在孙吴县广袤的金色田野里,秋风吹过,大豆摇铃,丰收的喜悦印在农民的脸上。
在孙吴县兴川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6000亩大豆种植示范基地里,大豆长势喜人,挺直的豆秆上密密麻麻结满了豆荚。
“大豆结荚在30个左右,豆粒饱满,预计每公顷地产量在5000斤左右,丰收在望。”孙吴县兴川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广东高兴地说,“种大豆相对简单,补贴还多,收益可观,社员种植积极性都很高。”
为落实好“稳粮扩豆”任务,孙吴县紧扣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坚持稳口粮、扩大豆、稳玉米的原则,大力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扩面积、提单产双轮驱动,把更多优质“孙吴粮”装进“中国饭碗”。
今年,孙吴县大豆种植面积122.9万亩,超额完成省大豆扩种任务10.9万亩。其中60万亩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占到了全县大豆种植面积的半壁江山。
“大豆种植实现了‘供、种、管、收、销’生产全流程的严格管控,为‘提单产、稳总产、攻高产’提供了模式依托。”孙吴县农技推广中心推广站站长李霞现场拨开一株大豆介绍说,“今年大豆普遍株高80—90厘米之间,豆荚能达到25至35个,每个豆荚结三四个豆粒,籽粒圆黄,大豆丰收稳了。”
经省专家组实地测产,大豆平均每亩单产达294.2斤,较去年每亩增产4.09斤。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豆增产增收提质离不开科技支撑。孙吴县重点推行大豆110厘米“大垄密”等先进适用技术栽培模式,每公顷地保苗在35万株。持续推进农业“三减”行动,共落实10个千亩方、30个百亩方科技示范种植园区,在沿江乡西屯村打造1000多亩垦地共建标准化作业示范园区。通过集成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精准防控、保护性耕作等低碳种植技术,组建省市县三级农业专家指导组、推行“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加快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到田,夯实大豆丰产丰收、高产稳产基础。
“我们大豆种植不仅追求量的增长,还注重品质的提升,为消费者生产出更多的绿色高品质大豆。”孙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龚华林说。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其优劣直接决定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为推动大豆量质齐增,让孙吴大豆成色更足,这个县全面落实好国家大豆种业振兴计划。
在孙吴贺丰种业有限公司仓库内机声隆隆,满载大豆繁育种子的货车陆续驶入,金黄色的种子从车厢倾泻而出,经过装卸、抽样、检验、称重、清选、灌包等环节后,汇入粮食仓库储藏。
“今天大豆亩产量高,平均在400斤左右,总体质量较好,达到种子标准。”孙吴贺丰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德辉介绍说,“今年春天种子销售量6000吨,繁育面积4500公顷。目前大豆种子已收割2000多吨,预计收回大豆种子9000吨左右。”
贺丰种业有限公司是孙吴县7家大型种业公司之一。孙吴县把非转基因大豆制种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产业进行培育。今年5月,孙吴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制种大县,还获评国家级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全国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
孙吴县通过市场机制优化,培育和引进一批竞争力强的种子企业。目前,县域有7家规模种业,年可加工成品大豆种子3万吨,非转基因大豆种子生产面积和大豆种子外调量逐年增加,今年种子生产面积达32万亩。
“我们培育的种子,在第五积温带熟期是90多天,拿到积温高的地方种,熟期会减到80天左右,因此可作为特殊年份应急救灾储备,具有战略意义。”李霞介绍说。
据了解,孙吴县今年积极争取制种大县奖补政策,成功争取资金1000万元。孙吴县“十四五”制种大县项目规划和方案已提交农业农村部,待审核通过后实施。这个县以完成国家级大豆自强县为目标,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大豆种业体系,全面提高大豆种业科技创新、供种保障和市场监管能力。到2025年,高标准打造大豆良种繁育基地面积60万亩以上,新上生产线10条以上,年产良种8万吨以上。新建标准化综合实验室1个,创建省市级示范园区各1个。新增培育品种20个以上,平均单产提升到190公斤以上。进一步提高基地建管和信息化水平,联农带农增收6亿元以上。
大豆即将全面进入收割季节,该县已全面做好大豆收割准备,力争10月10日前完成大豆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