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哞哞新牧歌
——牛倌史晓雯的养殖故事
“绿水青山牛肥马壮。”7月11日清晨5时许,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新青村的牛倌史晓雯便带上盐水,去村后草地给自家养的80余头肉牛和20余匹马补充盐分。史晓雯一边查看牛群状态,一边在微信朋友圈“晒”出她的致富“宝藏”——视频里林草茂盛、满目青翠,一头头黄白相间的牛儿自由散漫地游走、嬉戏、觅食,一派悠然自得的景象。
图为史晓雯正在放牧牛群
依山而生,向山而强。史晓雯不仅具有传统妇女朴素、勤劳的美德,更有新时代农村妇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发展特色养殖上敢闯敢拼、敢为人先。新青村地处山区,全年平均气温低导致种植粮食产量低,2010年,史晓雯的丈夫查出了胃癌,迷茫无助的她望着家乡广阔的草原、充足的草料,产生了大胆的想法——养牛。当乡政府知道她的想法后,积极沟通联络,为她争取到前往吉林省五棵树镇参观学习养牛的机会。看着人家的牛群膘肥体壮,史晓雯坚定了她的梦想,拿上贷款的20万元,买回了第一批牛。
大货车满载着80余头可爱的牛犊,从吉林一路行驶到新青村,也带回了史晓雯增收致富的希望。牛犊安家落户后,她每天早起晚睡,精心喂养。但经验不足,第一批牛犊因牛群发生高烧和口炎爆发等传染性疾病一个接着一个地死亡,损失惨重。她一边虚心向乡里的畜牧员请教,借来养牛技术方面的书籍学习,一边在喂养中摸索牛的生活习性、生长特点,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养牛“门外汉”,变成“土专家”。
2016年,随着国家扶贫项目的启动,史晓雯在新生乡政府的帮助下,协调到了95万元扶贫贷款。拿着这笔资金,她从辽宁买回一车牛,经过一年多的精心饲养,实现效益20多万元。随后,她又养殖了20多匹马,引领她的特色养殖“跑”出了加速度。
怀揣带动周边群众和贫困户一同增收致富的热忱,史晓雯鼓励村里5户村民过起了“牛”日子。了解到村里的贫困户刘德友因生病干不了重活,她便在冬季农闲雇用他清理打扫牛粪,工作3个小时便可挣上60元,减轻了刘德友家的生活负担。
史晓雯常常提醒自己养牛更要念好“生态经”。随着牛群的壮大,新生乡政府积极为她争取到污粪处理厂项目,从此臭烘烘、脏兮兮的牛粪经过发酵变成天然有机肥料,实现生态还田,助推种植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日子越过越有劲头,买小牛、喂大牛,买瘦牛、育肥牛,买母牛、生小牛......哞哞牛叫回荡乡野,一首勤劳致富的鄂乡新牧歌正在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