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魏学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进一步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黑河作为祖国边境口岸城市、我省北向开放战略门户,有44个民族共同生活在这里,民族关系亲密融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要履行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团结全市各族群众共同致力于“三区一平台一枢纽”建设,让全市各族群众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迸发出来的磅礴伟力成为建设新时代富裕开放美丽幸福文明黑河的强大动力。
坚持辩证思维,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是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要增进共同性,引导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要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尊重各民族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推动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百花园里绽放光彩。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引导各族群众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充分体现共同体的包容性,增强共同体的生命力,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坚持系统思维,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推动民族工作由“民族团结进步”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升华,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推动各地各部门工作联动和集成,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要统筹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一体推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等五大任务,也要考虑到不同县(市、区)民族分布、发展水平的差异,各部门工作侧重、切入点有所不同,立足本地实际、聚焦中心工作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工作。要统筹好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既鼓励有工作基础的地区和部门先行先试、作出示范,也要高度重视工作薄弱的地区和部门补齐短板、提升弱项,有效解决发展和工作中的非平衡问题,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全面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水平。
坚持创新思维,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一动力,不断推进载体创新、路径创新、思路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要坚持载体创新,突出特色亮点,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重点实施“党旗耀边疆+民族团结”先锋引领工程、“凝心交融”工程、“小石榴籽”铸魂工程、“强基固本”工程,有效扩大社会参与,推动创建工作全面提质增效。要坚持路径创新,不断探索“互联网+民族团结”工作,既要善于“面对面”,也要学会“键对键”,充分发挥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和网信新媒体矩阵作用,利用无限黑河APP、新闻网站、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建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网上平台,有效整合资源,动员各族群众参与创建工作。要坚持思路创新,继承兼收并蓄、互鉴融通的优秀传统,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丰富和壮大中华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文化基础。
坚持法治思维,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根本保障,也是民族团结的保障。加快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协调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扎实开展“八五”普法、“中国宪法边疆行”等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既深入宣传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又广泛宣传关系各族群众日常生活、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法律法规,引导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公民意识。要提高社会治理的网格化、精细化水平,健全乡镇(街道)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决机制,将涉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