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凤华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理念积淀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智慧,体现了古人朴素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身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黑河市生物多样性丰富,资源富饶,是大小兴安岭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历史使命。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绿色黑河,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对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生态屏障、维护边境安全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黑河市委、市政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扎实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优化保护空间布局
初步完成《黑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具有生物多样性维护的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和生态极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严格保护;黑河市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8495.07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积27.66%,有效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优化就地保护体系,初步完成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全市共建成43个自然保护地,其中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地38处,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展执法监督检查
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问题整改率达98%,自然保护地内人类活动明显减少,保护效果凸显。建立林长制,开展“绿卫”、森林督查、打击毁林毁草毁湿、打击毁林种参等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森林培育,植被生态质量较2000年提高22.2%。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春秋季迁徙候鸟保护、“清风行动”、打击破坏野生农作物资源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疫源疫病监测、鸟类环志和野生动物救护活动,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长效机制。加强生产经营非法转基因种子等违法行为的监管,杜绝非法转基因种子入户到田,保障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黑河市区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为15微克/立方米,空气环境优良天数比例达99.5%,均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共有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15个,扣除本底值,优良水体比例达80%,高于省下达目标20个百分点;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可用,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优化了物种生境,恢复了各类生态系统功能,有效缓解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严防外来物种入侵,黑河海关布设37处监测点,开展入境口岸有害生物常规监测、检疫性实蝇监测、外来杂草监测、口岸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监测、马铃薯甲虫口岸监测及水生动物疫病监测。种质资源保护取得成效,黑河市中俄林业科技合作园区建立了种质资源库,黑河市卡伦山林场建立了樟子松母树林;强化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防止优质农业种质资源流失;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工作,向国家马铃薯种质试管苗库提供6份马铃薯资源。
全面推动公众参与
每年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月、世界湿地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和科普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宣传种子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公众保护意识。完善参与机制,出台野生动物意外伤害、野生动植物有奖举报奖励制度,拓宽参与渠道,鼓励公民和社会组织积极举报破坏自然保护地内生态环境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营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浓厚氛围。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和谐黑河。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切实担负起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增效。完善政策规定,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精神,结合黑河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湿地、草原、野生动植物资源、水生生物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严打严防严管严控的高压态势。加强沟通协调,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职能,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凝聚工作合力,推动工作落实。强化宣传教育,在今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围绕“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的未来”主题,利用《黑河日报》、微信公众号、户外电子屏等多形式多渠道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公众自觉主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同心协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