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就像是一位良师益友,能带给我们思考和启发,教会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如果只能推荐给你一本我读过的好书,那么,我选择——《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这是一本关于人生意义的哲理书,主人公约翰先生因为家里有许多工作和生活上的烦心事,决定远行去散散心,谁知在路上堵车,他选择了掉头,另寻他路。反途行驶三四个小时,内心的独白,车厢油量不足,偶遇到一个咖啡馆。进入咖啡馆的经历。灵魂叩问三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通过和咖啡馆的服务员凯西,客人和店主迈克的对话进餐,发人深思的描述使小说推向了一个高潮,引人思考,找寻各自的一个意义。
作者约翰·史崔勒基,他和书里的“约翰”一样,曾经非常迷茫。他本来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企业工作多年,32岁那年,他突然和妻子背起背包,踏上环球之旅,花了9个月时间,走过了7万英里路。返回美国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成《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作者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成为更多读者人生旅途中的伙伴。
有人说它是一本心灵鸡汤,有人说它发人深思,我想说这本书是帮助年轻人解决迷茫的黄金指南。这本书是我去年十月份疫情封闭在家时所读,到现在为止的大半年里,每当我遇到工作上生活上的困惑或是面临一些重大的决定时,书里的片段就会像红灯预警一样闪现在我的脑海中。举个书中“反向浪”的例子,海龟在游泳比赛中能赢过人类,因为它拥有一个绝妙的智慧——“从不与海浪相争”,只在浪把自己往前推的时候用力游,反向浪打过来的时候它们就浮在海面上保持体力,但人类往往不顾海水的方向,自始至终都在用力地游,反向浪有多大的阻力,你的体力就有多快地被消耗。这其实说的就是顺势而为,无论你再强大有力,只不过可以让你领先一阵,而生命本身就是既有逆境又有顺境,当逆境来临时,顺势而为、保存体力就尤其重要,在这个阶段,最好的方式便是休养生息、不需要再过度去证明自己。比如这几年的疫情,在全国多点暴发的时候,我们每天刷着新闻就好像看尽了世间百态,而这芸芸众生中有多少能在世界茫然未知之时,悠然的安居一隅?这本书教会了我调整心态、安然度过,一点一点地积累,等到下一次机会来临。
“如果你和你想做的事,不在同一个频道,你就会浪费许多精力,等你有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时,你可能已经没有力气或时间了。”而你知道吗,我们生活中那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处理的垃圾信息,让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游戏,各种无用社交,甚至你每天在做但并不是你真正想做的所有事通通都是“反向浪”。
“你见过每天都全力以赴做事情的人吗?他们是不是把时间都花在自己能真正乐在其中的事情上?”对于自己爱做的事,似乎怎么做都不够。他们根本不需要去远方旅行,就能时刻让自己充满干劲。就如此刻这些文字一样,自然而然地,从指尖冒了出来,甚至丝毫都不需要思考。
“要积极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不然就只能被动接受安排。”“人们寻找答案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人通过冥想问自己为什么存在;有的人一边听自己最爱的音乐,一边记录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选择到大自然中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也有不少人选择和朋友或者陌生人交流分享这个话题;还有人会通过阅读,在书中理念和故事的引导下找到答案。”
那么,什么才是你的答案,不禁又回到了本书开头提问的三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存在的意义)?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
“一本书读完可能很快就忘干净了,好比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竹篮经过一次次的水洗,会一次比一次干净。一个人每天看书,可能记不住什么,但是在潜意识里会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这人间四月,希望你们都能在书中丈量天地,灼热而辽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