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冬意未散,孙吴县孙吴镇现代农业科技蓝莓产业园区的温室里却是一片春意盎然。一株株蓝莓树竞相盛开出洁白的花朵,花香四溢,蜜蜂在花丛中穿梭起舞。更让人惊喜的是,有的树已是花开花落、结出了果实。
孙吴县宏军粮食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赵军在查看蓝莓长势
这个现代农业科技蓝莓产业园区是2020年4月由孙吴镇争取扶贫开发资金和宏军粮食种植合作社共同投资建设的,位于孙吴镇镇南村,是扶贫开发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4.89万平方米。一期双方计划投资819万元,新建改造免烧、无土、岩棉栽培果蔬温室2栋、面积1625平方米,日光温室2栋、812平方米,日光大棚25栋、17680平方米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园区采取智能化管理,运用智能控温、智能滴灌、实时监控和水肥一体化智能保温系统。运用的无土、基质、岩棉栽培蓝莓技术更是黑龙江首创。
蜜蜂在花丛间授粉
室外零下2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可园区温室里室内温度达到了零上20摄氏度左右,室内的温度是如何达到的?
“室内的取暖完全靠日光,而不是烧煤取暖。”宏军粮食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赵军介绍说,“每天早上8点多,大棚内的智能温室监测控制系统就开始工作,卷膜、控温、控湿,全程自动化、信息化管理。”
据了解,去年受煤价上涨影响,孙吴县靠烧煤取暖的传统温室大棚基本处于“冬眠”状态,而这里的智能温室大棚却春意浓浓、生机盎然。
园区内的蓝莓是无土栽培,喝的是“营养液”。“这个园区是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智能控温,智能滴灌,智能施肥,无土栽培。”合作社负责人赵军介绍说,“从中控终端控制水肥一体化中心、通往温室大棚智能浇水施肥,再到数据从大棚返回终端,形成一个闭环智能管控;从中控终端智能控温通风系统、调节温室大棚环境,再到数据从大棚返回终端,形成另一个闭环智能管控,全程智能管控。”
智慧农业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智慧农业的运用不但缩短了蓝莓结果期,由以前的3年缩短到2年,提前1年结果,还提高了产量和品质。”赵军告诉记者,产业园内目前有4栋日光大棚在进行特色种植,其中3栋种植蓝莓,1栋种植草莓。
“一栋蓝莓日光大棚去年开始种植蓝莓,今年进入了盛果期。”赵军说,“每栋蓝莓大棚大约种植了400株,年产量将在4吨左右,春节期间市场价约每斤200元左右,是平时价格的2-3倍。”
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孙吴县积极探索“智慧农业+蓝莓产业+脱贫攻坚”新路径,依托智慧农业,把“小浆果”做成“大产业”,实现蓝莓产业和脱贫攻坚一体化良性发展。
“目前园区已经完成投资500余万元,建成了蓝莓温室大棚25栋,无土基质栽培蓝莓苗木1万株。”孙吴县孙吴镇党委书记杨凤全介绍说,“该园区和脱贫攻坚良性互动,助农增收。孙吴镇政府和宏军现代农业科技蓝莓产业园区签订为期8年的合作协议,蓝莓产业园区年带动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内的周边群众40余人长期务工增收,人年均务工收入万元左右。”
在温室大棚里,望着挂满枝头的果实,赵军憧憬着未来,“以后视情况将逐渐扩大冬季温室蓝莓种植规模,错季销售,填补市场空缺,把科技园区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