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人人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你我他,守护家园靠大家。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时空黑河
黑河屯建立考略
//heihe.dbw.cn  2021-10-15 09:07:20

  十七世纪中叶,在黑龙江中上游流域居住着我国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女真等民族。

  辽朝末年,女真族完颜部崛起于白山黑水间。身长八尺,能骑善射的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征服了周围女真各部之后开始了反辽战争。经过十余年的战争,辽终为金所灭。在这场辽金战争中,居住在辽上京道泰州契丹贵族部落之民众,为避战祸辗转流落到黑龙江中上游流域,他们与唐朝以后的室韦,辽时的女真,以及此时从乌古部地区迁来的契丹人后裔杂居一处,共同生活。这部分流落到黑龙江中上游流域的契丹人,他们怀念故土,留恋已逝去的贵族生活,以过去居地为荣,自称是“上国人”,用契丹话说即“达古尔”,后音转为“达斡尔”。

图为海兰公园旧照

  居住在黑龙江中上游流域的达斡尔有精奇里、阿尔丹、克音、鄂尔特、毕拉斯、博古特、毕力央、苏德尔、敖拉、鄂斯尔、莫力登、吴沃尔、德都勒、托木、郭博勒、乌力斯、鄂嫩十七个部落。有的部落是一个氏族,有的部落是两个或者三至五个氏族,若干个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氏族、部落各有酋长。居住在黑龙江上游的达斡尔族大多属于博穆博果尔部落集团;居住在精奇里江(今结雅河)以东的达斡尔族大多属于巴尔达奇部落集团。他们与相邻的鄂伦春、鄂温克民族,清初又被统称为索伦。

  女真人为满族的先人,肃慎、挹娄、勿吉、靺鞨的后裔,他们世代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居住于结雅河以东的女真人有黑龙江萨哈连部和呼尔哈部。萨哈连部又称萨哈尔察部。“萨哈连”满语为黑的意思,即为黑水部。此地以产貂出名,萨哈尔察部又为贡貂部。与萨哈连部相邻的是黑龙江呼尔哈部。萨哈连、呼尔哈二部对后金政权是先降后叛。据《满洲老档》记载:“呼尔哈部投降后金后,将后金所赐甲三十副转送萨哈连部,并挂于树上射之。”又据《满洲老档》记载:“黑龙江之萨哈连部、呼尔哈部于呼尔哈部博济里处会议曰:‘将来我地贸易之三十人及前来领其兄弟之四十人皆杀之,然后我等叛乱与之为敌!’五月,杀其七十人,时有九人逃出。”为此,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的当年即派兵征服黑龙江中游的萨哈连部、呼尔哈部。“七月十九日起兵,八月取河南岸博济里大臣镇守之十一寨,取黑龙江南岸萨哈连镇守之九寨,共取三十六寨。”当努尔哈赤派官兵来到黑龙江边时正值农历八月,按往年惯例,黑龙江农历九月才结冰,可是老天帮忙,偏偏此时大兵渡江之处,结成一道冰桥,于是大兵踏冰而过。从此,精奇里江以东女真、达斡尔族各部开始归附后金。达斡尔族首领巴尔达奇曾多次率众到盛京(今沈阳)朝贡,奉献貂、狐、猞猁、水獭等皮张。皇太极设宴招待,并赐予蟒服、帽、缎布等物品。后来,清朝又将皇室女下嫁给巴尔达奇,使其成为额驸(驸马),并将其编入正白旗,随清军入关,由三等男爵升为一等男爵,死后并为其树碑立传。

  关于索伦部、萨哈连部、呼尔哈部的位置:最南部为呼尔哈部,大体在今爱辉区瑷珲镇之南黑龙江北岸,依次向北是萨哈连部、索伦部。

图为海兰泡

  明末清初居住在黑龙江中上游流域的达斡尔族是从事农、牧、渔、猎业的定居民族。他们沿黑龙江、精奇里江,依山傍水建立了许多村屯和屯寨。就其屯寨来说,在今黑河市境内有科科雷、图隆恰、托尔加等屯寨。科科雷即在结雅河口的对岸,即今爱辉区小黑河屯处,我们可把其视为黑河屯的前身。图隆恰在清时期江东的旧瑷珲处,托尔加在今爱辉区瑷珲镇处,这三座城都是以达斡尔酋长名字命名的。图隆恰是巴尔达奇的女婿,科科雷、托尔加是图隆恰的兄弟,这三座城也可以称之为兄弟城。

  为了防止异族的入侵,达斡尔族的屯寨都是设防的,寨周挖有两三层的壕沟、土墙,壕沟内埋有木栅栏,四周设有塔楼,寨内有深窖,妇女、儿童可以躲藏。屯寨四周是农田,以牛耕地,种植大麦、燕麦、糜子、荞麦。岛屿、山冈上长有山梨、海棠、山核桃等果类;达斡尔族饲养牲畜家禽甚多,大牲畜有马、牛、羊,勒勒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狩猎、捕貂为达斡尔族的长项。

  十七世纪中叶,沙俄武装入侵黑龙江流域,黑龙江沿岸的达斡尔族、女真族(后为满族)不甘受沙俄的凌辱,纷纷南迁,黑龙江沿岸的各族城寨成为一片废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在平定了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之后,派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率领清军入驻瑷珲,先后建立了新旧瑷珲城,两城又都称之为黑龙江城。

  1685年、1686年清政府先后进行了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将沙俄侵略者赶出了黑龙江。1689年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雅克萨战争之后,清军在瑷珲施行屯垦戍边,在黑龙江中游(瑷珲区域)两岸建立了许多旗屯、官庄。

图为海兰泡北面的黑河道尹公署

  十九世纪中叶,以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为首的沙俄侵略者再次武装入侵黑龙江流域。1854年-1857年四次武装航行黑龙江。为了监视沙俄的武装入侵,清政府于黑龙江、结雅河交汇处的右岸设立了黑河卡伦,同时,瑷珲区域的满族、达斡尔等各族群众陆续来到这里落户,于是形成了大、小黑河屯。披着科学家外衣的沙俄殖民者马克1854年曾到过大、小黑河屯。他说:“我们经过大黑河屯,村中约有四十余栋土房,散布于树荫之中。每栋土房附近都有围着篱笆的菜园。经过位于同一河岸上的第二个叫做小黑河屯,是一个不大的村庄。”这是最早见于文献对于大、小黑河屯的记载。马克还说,在他第二年从黑龙江下游返回时再次来到小黑河屯和大黑河屯,到小黑河屯时已是半夜,更夫敲响了挂在树上的警钟。他与村民经过长时间交谈才允许他进屋休息,并送给他喂马的饲料。在大黑河屯,他看到妇女在仓房里推碾子,感到十分好奇。

  黑河屯与俄布拉戈维申斯克隔江相对,又是同时期建立,所以两城称之为姊妹城,今称双子城。有的历史文献将黑河称为萨哈连,这可能与前边所述的黑龙江萨哈连部有关。为什么称黑河?不是因为有一条河称黑河,而是因为黑河滨黑龙江而建,清康熙年间建的新、旧瑷珲城又称为黑龙江城,不能同名,所以称为黑河。

  黑河,在历史文献中有时又与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都称海兰泡。对于布拉戈维申斯克、黑河异域同名之说,光绪年间《东陲纪行》有如下记载:“黑河俄名博拉郭惟申斯克,为阿穆尔省固毕尔那托尔(如中国巡抚)所驻,与中国以黑龙江为界,俄埠之黑河即从前中国之海兰泡。至黑河地方,本在西岸华界,今人咸称西岸华界为黑河,而电报局又以华界之黑河为海兰泡,名实互易也。”民国时期的《三省地志》也有记载:“黑河屯,故黑河府治,亦有海兰泡之名,其对岸之海兰泡,俄人称布拉郭威什斯克。”

  海兰泡原是黑河屯对岸我国一个满族屯,它位于靠近精奇里江边的黄河屯和靠近黑龙江边的孟家屯所在的狭长的盆地上。1858年布拉戈维申斯克正是建在这块土地上。

  黑河之所以称为海兰泡这是因为历史上黑河确有一个城中湖称之为海兰泡,它位于今爱辉区委、区政府大院位置。它水质清澈,从不干涸,四周长了一些榆树,是一处名胜古迹。“海兰”满语,意为榆树,海兰泡又谓榆树泡。民国时期黑河道尹公署在其北岸中,并将此地修建了海兰公园。

 
作者:刘东龙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崔多全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