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看北疆乡村美如画
——我市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创建行动成果喜人
干净整洁的水泥村路,两旁伴着整齐的路灯和绿化带;设施完善的乡村文体广场,承载着村民读书、休闲、体育等多项需求;绿树红瓦掩映着的农家小院,电、视、讯、网等基础设施一应齐全……世外桃源般如诗如画的乡村生活图景徐徐铺展。
年初以来,我市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创建行动,以“六美、六宜居”为主要内容,重点打造了生态良好型、古村保护型、优美宜居型、民俗文化型、特色旅游型、产业带动型、田园综合型、现代发展型等八种类型的“美丽宜居村庄”,让绿水青山、文化传统、特色产业等都成为助力乡村宜居的重要内容。
规划美,布局宜居
我市坚持把村庄规划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第一道工序,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因素,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科学合理规划发展布局。在规划编制上,做好与空间总体规划的对接、与乡村振兴的对接、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接。目前,我市已完成60个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其中五大连池风景区五大连池镇龙泉村、爱辉区瑷珲镇外四道沟村、孙吴县沿江乡胜利屯村、爱辉区坤河乡富拉尔基村4个村庄规划被省自然资源厅评为优秀典型案例。
爱辉区西岗子镇坤站村稻田
产业美,发展宜居
我市积极发展和培育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打造大小结合、优质和特色协调的绿色农产品加工集群,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进“菜园革命”,深挖农业生态、休闲、文化内涵等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建设了农家乐、特色采摘园、民宿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共建设产业强镇4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1个,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4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8.7%。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61个,年营业收入达到1560万元。新建“菜园革命”示范村111个,促进农民增收2000万元以上,建设龙江民居省级试点村4个。
绿化美,生态宜居
我市积极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工作,村庄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做到规划见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结合实际打造红色教育基地、通道绿化、乡村旅游、园林绿化、经济林果等多种模式的绿化美化示范村,充分展示当地的乡土风情和文化内涵。全市累计建设省级绿化达标村515个,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83个。我市还积极参与创建国家森林乡村,2019年有16个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
庭院美,整洁宜居
我市在农村重点开展以“五治”“五净”“五美”为主要内容,以“清理庭院、整治居室、养成文明习惯”为整治重点的“美丽家园”创建活动,同时融合巾帼生态小菜园建设,打造集观赏、体验、采摘、创收等为一体,环境美、生态优、产业兴的花园式农村生态小菜园,通过打造“菜园经济”,催生“美丽经济”。
北安城郊乡建民村居民家的农家院
乡风美,和谐宜居
在我市农村,彩绘墙、宣传栏、“村规民约”等展现文明新风的细节处处可见。各村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创建、移风易俗宣传,将文明理念传递到乡村每个角落,充分调动起广大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积极培育文明乡风,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引导村民养成文明素质,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目前,全市创建国家级文明村镇7个、省级文明村镇标兵16个、省级文明村镇40个、市级文明村镇标兵39个、市级文明村镇72个,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8个,文明实践站249个,文明实践点152个。
治理美,平安宜居
我市市、县两级成立了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健全完善社会治理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并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聚焦“乡村治理,平安宜居”建设,开展群众性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村“两委”成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各级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黑河市“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有机融合,建成市县乡村四级纵向贯通的现代化市域应急指挥、信息数据处置平台;不断健全矛盾调处机制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做到“小事不出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