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人人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你我他,守护家园靠大家。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国内要闻
百年奋斗路·百城访初心(87)| 乌海,逐梦诗和远方
//heihe.dbw.cn  2021-08-25 09:55:42

  8月8日,东京奥运会落幕,中国体育代表团以38金完美收官。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奥运史上“第一金”产生的背后,有一段与内蒙古乌海有关的特殊记忆。

  “第964厂领导同志们:我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取得了一点成绩,当时训练用的是你厂生产的双菱牌气手枪。”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射击比赛中为中国夺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他的回信让黄河岸畔乌海“小三线”建设者倍感荣光。

激情岁月:好人好马上三线

  1964年,针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国家在中西部的13个省、自治区启动了“三线建设”。

  “靠山、分散、隐蔽”是三线建设的显著特征。乌海深居西北内陆,地处沙漠、沙地交汇处,群山连着浩瀚戈壁。“好人好马上三线。”1965年4月,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工人、科技人员和干部义无反顾奔赴乌海。面对几乎无水、无电、无路、无住房等极端艰苦条件,“小三线”建设者们先生产、后生活,攻克重重困难,相继建成了内蒙古第一通用机械厂、第二通用机械厂等8个军工企业及后勤基础配套项目,共13家“小三线”单位。

图1:乌海小三线军工企业照片。资料图片

图2:大漠湖城乌海美景。乌海日报社记者王超 供图

  这些被冠以“六五四”名号的军工单位,谱写出了地方军工发展的时代传奇。从1965年动工建设到1979年军品生产基本结束,乌海“小三线”共创造工业产值1.82亿元、利润1985万元,有力支援了国防建设和地方发展。

  1979年末,“六五四”军工企业陆续开始“军转民”,成功生产“双菱”牌体育训练用气手枪、风力发电机、“天马”牌缝纫机等明星产品,直接推动了乌海地区的城市化发展。

永不褪色:“三线精神”荣光新生

  走进废弃的厂房,曾经忙碌的敲打声仿佛又在耳畔响起;看着褪色的雕像,过往的青春岁月不禁在脑海浮现……

  关书海20多岁时背井离乡来到乌海,从此把他乡当故乡,奉献了整个青春,如今已80岁高龄的他,每当提起“小三线”建设,自豪感油然而生。

  作为内蒙古唯一功能配套齐全的“小三线”军工企业系统,保存相对完整的“六五四”工程遗存,现已成为乌海乃至内蒙古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乌海市修建了首个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纪念馆内,弥足珍贵的实物及资料,以声、光、电等新形式,再现“小三线”的光辉历程和建设者的艰苦创业岁月。“‘三线精神’需要代代传承下去,这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宝贵财富。”乌海市年轻党员王明宇参观纪念馆后动情地说。

  如今,内蒙古“小三线”军工文化纪念馆已成为乌海市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机关干部、学校师生、企业员工纷纷来到这里,感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汲取前进智慧和奋进力量。

赓续血脉:转型路上铿锵前行

  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乌海,黄河穿城而过105公里,被誉为“黄河明珠”。自1958年开发建设以来,乌海人以“敢于无中生万有、能凭海阔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实现了一次次跨越发展。

图3:乌海滨河新区航拍。乌海日报社记者王超 供图

  “十三五”期间,乌海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人均GDP突破10万元,在内蒙古率先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经济转型步伐加快,乌海逐渐撕下“煤城”标签,戈壁荒滩蜕变为宜居之城,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图4:干燥的西北小城成为国家园林城市。乌海日报社记者王超 供图

  如今,书法之城、赏石之城、葡萄之乡成为靓丽文化品牌,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交融,乌海是不少游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十四五”新局开启,乌海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在新的“赶考”路上,乌海各族儿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服从服务于内蒙古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乌海目标笃定,步伐铿锵。

  【短评】奉献精神永不过时

  从不毛之地到国家园林城市,从“煤城”到“大漠湖城”,几十年间,城市沧海桑田,人民生活天翻地覆,乌海发生历史性巨变。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首走过的峥嵘岁月,乌海不变的是继续传承发扬好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比忠诚与奉献的“三线精神”,不变的是人民在接续奋斗中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时代发展浩荡向前,奉献精神永不过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脚踏实地的行动者和默默耕耘的奉献者。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需要砥砺奋进意志、发扬奉献精神,把先辈们开创的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创造新时代的新奇迹。(杨勇)

 
作者:乌海日报记者 杨勇 来源: 编辑:吴岩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第1视点丨他们,守护美丽中国的底色
· 时政特稿丨口述:半个多世纪、三代人、一件事儿
· 学习进行时|塞罕坝,习近平为何如此关注
· 习近平在承德市考察调研
黑河时政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