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国内要闻 黑河时政 社会新闻 民生新闻 行业动态 新闻专题
边境旅贸 文体新闻 全市各地 生态黑河 时空黑河 市长热线 评 论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使用公勺公筷、不聚集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吃生冷食物。 人人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你我他,守护家园靠大家。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黑河新闻网  >  时空黑河
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的边境贸易
//heihe.dbw.cn  2021-06-17 10:21:30

  黑河地处边陲,历史上和俄罗斯就有地方边境贸易活动。17世纪60年代末,中国内地商人、边境居民在尼布楚等地与俄开展民间贸易活动,多以牛羊等牲畜和土特产品换回皮革、呢绒、毛皮和金属器皿。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具得过界往来,并许其贸易互市”,边境民间贸易得到两国政府允许。黑龙江城(今黑河市瑷珲镇)巡边官兵到尼布楚查边之余,也可用姜、椒、绢缎、糖饧、烟草等商品同沙俄哨所官兵及附近俄国村民交换马、牛、羊、毛皮、玻璃等物品。后来,这种零星民间贸易活动发展到定点集市贸易,并扩展到格尔必齐河口、额尔古纳河沿岸和库马拉等地(今漠河、呼玛县一带)。

  19世纪,特别是清咸丰八年(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订以后,沙俄当局假借对华贸易,实施其侵略和扩张政策,使中俄关系一度紧张。但黑龙江两岸中俄民间贸易仍以“以货易货”方式缓慢发展,贸易中心也由格尔必齐河口、额尔古纳河沿岸、库马拉等地,逐渐移到中国瑷珲、黑河与俄布拉戈维申斯克等地,“大黑河屯成为通商口岸”。此时期,由于黑龙江左岸沙俄驻军和移民远离俄国内地,衣食及日用品皆依赖华岸供应,促使黑河、瑷珲与布拉戈维申斯克等地中俄民间贸易有很大发展。两个城市间开展免税定点互市贸易,主要是以货易货、互通有无、满足边民的需要。双方遵守“边界区百里不纳税”的原则,定点互市贸易,“约定暂且每隔八天轮流在海兰泡与瑷珲组织集市,为期七天”。后因俄方无货到我岸贸易,只能我方到布拉戈维申斯克“日以过江贸易”。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以后,中俄黑龙江两岸边民来往更加频繁,黑河、瑷珲商人可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建店经商。19世纪末,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华人经营的商店有500多家,其中规模最大的有华昌泰、同永利和永和栈3家。后俄方欲将我方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场所建板房之处收缴地租,我方过江将板房全行拆毁,市场解散,边境贸易进入自由贸易阶段。双方继续遵守“边界区百里不纳税”,开始利用货币进行交换,可以随便往来对岸百里之内自由贸易,也可在各自对岸建立商店,同时进行劳务输出、开办企业等经贸活动,具有口岸贸易性质。

  1900年沙俄参加八国联军入侵我国京津一带,又入侵我国东北,制造了“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继之火烧黑河、瑷珲。“庚子俄难”以后,“华人生命财产荡焉无存”,致使中俄民间贸易一度中断。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后,瑷珲、黑河人民陆续返回家园,白手起家,“日用饮食之需无一不购之于彼埠,虽招商设市,而衣食之源授权外人,元气终难归复”,华岸商人更多的是去俄岸贸易,“制造品皆购之于彼”,边境贸易得以恢复。

  沙俄受国内战争和自然灾害影响,物资、商品奇缺,对我方经济依赖程度增大,促使两岸边境贸易再度兴盛。1905年《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确定瑷珲为通商口岸,1909年清政府于瑷珲设立海关,征收出入边界百里之外的商品税。瑷珲海关设立后,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成为国际通商口岸,两岸贸易成为口岸关税贸易。1913年,瑷珲海关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918658两海关银,1918年增至7682939两海关银。1918年—1920年,双方边境贸易发展到最旺盛时期。

  1922年,苏维埃政权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并且完全控制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在阿穆尔州成立远东贸易公司,并在黑河设立分支机构,统管对华贸易。禁止同私人进行贸易,并封锁了国界。民国政府不欢迎这种贸易方式,除特需商品经批准后可同苏方贸易外,其余商品一律禁止贸易。但两国边民的易货贸易(跑私江)仍私下进行,苏边民经常携带五金、皮鞋等产品,乘小船于夜间或清晨潜入华岸。华商也常三五成群地偷渡到彼岸,用自产生活用品及土特产品同苏联人进行交易。据统计,两岸民间私下贸易成交额远远超过双方政府间的贸易额。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全境,受日苏之间的敌对状态影响,两岸之间贸易无法继续,1932年9月26日瑷珲海关(驻黑河)闭关,边境贸易停止。

  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两国关系进入结盟友好时期。1957年,国务院批准黑河口岸开放。8月,黑河地区和阿穆尔州双方代表团在布拉戈维申斯克举行会晤,确立“平等互利、互通有无、以货易货、不动外汇、量出为入、进出平衡、互不拖欠”的边境小额贸易原则。10月10日,边境小额贸易开始过货,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8.8万卢布。195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127.2万卢布。1960年后,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贸易额收缩。1970年1月边境贸易最后一次过货,随后停止。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中苏关系的缓和,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方针的确定,两岸之间的边境贸易再次被提到两国政府的议事日程。1982年1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黑龙江省恢复与苏联伯力、滨海、阿穆尔州3个地区边境地方贸易。1983年,两国政府分别批准恢复黑河贸易口岸和布拉戈维申斯克贸易口岸。同年9月,我国政府向苏联政府提出在中苏边境开展边境贸易问题。

  1987年5月,苏方确认可由有外贸经营权的部、加盟共和国的边境城市与我方开展边境贸易,其中包括布拉戈维申斯克与黑河的边境贸易。7月,黑河地区行政公署与阿穆尔州执行委员会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就地方政府间边境贸易达成一致意见,签署“互通有无、互为补充、互惠互利、以货易货、不动外汇、年终平衡、互不拖欠和贸易货款通过银行结算”等贸易原则。9月2日,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用西瓜换化肥”,使中苏万里边境线上尘封了20多年的边境贸易得以恢复。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在中苏边境上第一个重新打开了贸易大门。边贸恢复之初,沿用原始的“以货易货”贸易,虽然语言不通,但人们借助电子计算器和肢体语言,开启了民贸大门。沉寂多年的中苏边贸全面解禁,让全国各地许多人看到了贸易复开带来的无限商机。大批外来人口涌入黑河,卖起了服装、鞋袜等俄罗斯紧缺的日用轻工品,用赚来的卢布换回化肥、钢材等,黑河市俄罗斯商品街是当时边境贸易繁荣的缩影。

  1991年3月6日,大黑河岛中苏边民互市贸易正式开通。8月9日,中苏双方正式订立“双方设市、各自管理、对等过人、对等接待”的互市贸易原则。截至1992年末,民间贸易成交额达2.4亿元人民币。全区地方边境贸易进出口贸易总额达9.08亿瑞士法郎。边境贸易也由单一的易货贸易向经济技术合作、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边境贸易和旅游,成为百舸争流黑龙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1993年,边贸鼎盛时期,黑河外贸企业达2700余家,黑河边境贸易在中俄贸易中占的比重一度达到20%甚至更高。中断多年的中俄边境贸易重新开通后,劳务输出、经济技术合作等形式的商贸活动迅速发展,对黑河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的边境贸易使两个城市在沿边开放中取得重大突破,已从单纯的贸易关系进入全新合作关系。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全面深化,黑河市主动融入国家沿边开放布局,在连接中俄国际双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中大有作为。

 
作者:赵 颖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吴岩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更多>>
·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
·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
·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
· 英雄母亲好人儿子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
Copyright©2002-2006 HEIHE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中共黑河市委宣传部 黑河日报社 主办
黑河新闻网联系方式:0456-8223257 QQ:2730088696 E-mail: tym4673@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56-8223216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