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让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黑河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兴则文明兴。“十四五”时期,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爱辉区森林湿地 本报记者 宋福来摄
A 守牢生态安全边界
实施“三线一单”管控
严把生态环境保护关口,大力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落地应用,守住黑河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强化“三线一单”成果在生态、水、大气、土壤等要素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探索构建以“三线一单”为环境空间管控基础,以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为环境准入关口,以排污许可为企业运行守法依据,以环境监管兜底的全过程为生态环境管理框架。
锦河大峡谷 本报记者 宋福来摄
加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力度
鼓励符合创建条件的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指导爱辉区做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
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
以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定期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检查,针对采矿采砂、工矿企业、核心保护区旅游设施和水电设施等四类焦点问题,严肃查处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全面落实自然保护地内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线索实地核查。
全面推行“林长制”
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森林资源管理新机制,做到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持续开展绿化黑河大地行动,以实施生态修复为目标,加大以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人工增雨、整治林地“天窗”和裸露地为主的生态修复力度,推进天然林保护修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湿地保护恢复和“智慧林草”等项目建设,统筹做好林区道路、管护用房、供电、饮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完成造林绿化15万亩、森林抚育100万亩、林冠下补植和低产低效林改造25万亩。完善森林防火“两个机制六个系统”管理机制,推进扑火队伍、瞭望监测、防火公路、远程视频监控等系统工程建设,森林火灾受灾率控制在0.5‰以下。
B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稳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守护好“黑河蓝”,避免重污染天气发生。到2025年,黑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5%以上,PM2.5控制在29微克/立方米以下,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保持稳定。开展散煤污染治理,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强化柴油车污染防治,严管成品油市场。加强非道路机械管控,推进排放不达标工程机械等清洁化改造和淘汰。持续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五化”利用。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强化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管控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效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黑龙江畔日落景色 崔多全摄
稳步改善水环境质量
突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发力,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加大对域内江、河、湖泊、水库等精细化监管。开展市、县、乡、村四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基础信息调查和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加强水环境污染防治,强化源头防控,不断加大水环境监管,加大对域内黑龙江流域、嫩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新增地下水监测点位3个。
有效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多措并举防范土壤污染,加强土壤污染源管控。实施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超筛选值耕地实现安全利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推进“三减”行动,到2025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500万亩以上,化学农药使用总量减少5%以上,落实农业“三减”示范基地340个以上、面积400万亩以上,辐射带动农业“三减”技术应用面积全覆盖。强化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监管。
强化噪声和其他污染控制
按照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有关要求,加强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监督管理,满足人民群众对“宁静”生活环境的需要。加强放射性物品、废弃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实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
C 促进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实施国家级绿色矿山创建工程,加快推进关闭和废弃矿山修复和综合治理,全面完成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专项整治工作。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深入开展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确保万元GDP能耗水平进一步降低,增加生态系统碳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深入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统筹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和培育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推动形成崇尚勤俭节约、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
东安金矿清理巷道 本报记者 于淑鸿摄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产业体系。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加快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废弃食用油脂等各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处置监管力度,形成各类垃圾从分类、收运、资源化利用到末端处理的完整体系。加强煤炭、矿产、工业废渣、烟气余热等资源综合利用。继续实施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推广工程和秸秆、废旧农膜、农药肥料包装等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工程。
D 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建立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
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合理设定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依法依规加强对各县(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全面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中国瑷珲国际汽车营地 崔多全摄
建立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
加强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推进生产服务绿色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
建立环境治理社会参与体系。加大社会宣传教育力度,推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
建立环境治理监管体系
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有效避免重污染天气发生。完善环境监测监管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共享。
建立环境治理市场体系
打破行业壁垒,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环境治理、投资、运行。
建立环境治理信用体系
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对环保信用良好的企业,在绿色信贷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建立环境治理法规政策体系
适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政策,建立常态化稳定的环境治理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支持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重大环境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本版稿件来源于《黑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