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好生态山水画
——黑河市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擦亮绿色名片
生态“颜值”在线、城市“气质”提升、天空一“蓝”无余……市民幸福感满满。今年第一季度黑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黑河蓝”保持常态的背后,是我市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系统工程,上下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全力以赴打赢“蓝天保卫战”取得的可喜成果。
图为黑龙江畔美丽风光(资料片) 郁 竹摄
“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擦亮边境城市生态名片,努力增添生态和谐的幸福底色,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高水平开放富有特色边境城市的发力点。相继制发《黑河市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黑河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污染治理举措。实施燃煤污染治理,开展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设施淘汰改造,通过“煤改气”“煤改电”等替代方式,全市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332台,储粮燃煤烘干设备25台,经营性炉灶33个。启动散煤污染治理三年行动,通过实施散煤污染治理工程,压减替代散煤12.11万吨。实施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启动“散乱污”企业整治,治理企业54家。全面完成燃煤电厂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实施4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实施重点行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截止到2020年底,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较2015年减少23.35%,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5年少17.10%。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加强在用车排放监管,会同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尾气检验机构开展联合检查,确保尾气检测数据质量,开展机动车路检路查和入户检查,减少尾气污染,多措并举推动黄标车淘汰,累计淘汰黄标车3599辆。实施秸秆禁烧污染治理,严格落实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强化秸秆焚烧管控,建立党委、政府双网格长制,构建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开展督查巡查,确保各项管控措施落实到位。2018年以来全市连续两年实现“零火点”,有效避免重污染天气发生。实施道路扬尘污染治理,量化施工工地扬尘治理,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清洗出场车辆,覆盖外运渣土。全市配备各类洗扫路车及设备,每天对市区进行洒水除尘和洗扫清洁作业,有效降低道路扬尘污染。
“十三五”期间,黑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从2015年的94.7%上升到2020年的98.6%,提升3.9个百分点。尤其2019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100%,PM2.5平均浓度仅为16微克/立方米,是2019年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到100%的16个城市之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降碳达峰行动,牢牢把握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总要求,把降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好碳达峰与碳中和工作,优化产业结构,壮大清洁能源,加强能源节约,增加生态系统碳汇,积极构建绿色低碳经济体系和能源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同时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组织社会各界开展减污降碳宣传活动,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实施精准治污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空气质量提升工程,持续改善城乡环境,全力提高群众环境生活品质。实施亮剑护绿行动,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依法治理,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园区、重点排污企业,不折不扣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坚决向污染宣战。实施科技赋能行动,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鼓励科研力量针对碳减排、结构优化等重点领域,全面提升科学治污能力水平,让黑河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