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融入“一带一路”新支点
——我市加快推进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
“十四五”时期,我市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黑河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黑河作为中国最北自贸片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作用,强化改革创新驱动力,整合优质资源要素,更好联通国内与国际市场,加快建设跨境产业集聚区和边境城市合作示范区,打造沿边口岸物流枢纽和中俄交流合作重要基地,提升黑河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价值和地位。
对标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方向,强化自贸片区在产业引领、要素集聚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引擎效应,实施“市域共建共享、圈层辐射带动”的发展模式,按照特色优势突出、跨境功能集聚、区内区外联动的发展原则,将黑河自贸片区空间布局分为核心区、配套区、联动区三大层级,放大制度创新溢出效应,释放自贸政策红利,强化全市域共建共创共享。
核心区
以机制体制创新为目标,在批准实施的20平方公里范围内重点搭建“一脉串六区”空间新格局。统筹“自贸区”和“桥头区”功能布局,在城市“商贸活力轴、开放经济轴”等延伸带动下,推进国际自由岛、智造加工园、产贸物流园、国际商务港、文教智汇谷、新型智慧街区等建设,培育发展跨境商贸、国际人文交流、跨境物流、进出口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等功能业态,形成新的空间结构。
配套区
在中心城区加强自贸片区实施范围内与区外协作,强化与五秀山工业园区、瑷珲进出口加工基地、老城区等中心城区重点功能区的产业协作和功能耦合,推进自贸片区政策优先在此进行复制推广,实现区内外配套共享、政策叠加、多区联动发展,打造国际跨境物流枢纽和以桥头经济区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
联动区
充分发挥黑河片区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创新沿边开放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新模式,在市域内增设多个自贸片区的基础区、先行区,将黑河自贸片区创新经验复制推广到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等经济功能区,创新合作机制,研究出台税费分成、统计核算具体办法,强化产业联动,共享改革红利,形成黑河自贸片区与其他开放载体有层次的梯度开放格局,推动全市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推进自贸片区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投资管理制度创新。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清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领域对外资单独设置的准入限制。实行外国投资者主体资格认证减免新模式,允许外国及港澳台投资者免于提交认证、公证文件,缩减境外投资者在黑河片区内创办企业时间。建立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自由转移其投资收益,鼓励外汇资本金收入依法用于境内投资或本企业增资。放宽教育领域外资准入,支持外商独资设立经营性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建立外商投资重大项目工作机制,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信息资讯、实地考察、对接洽谈、摩擦应对等服务和投诉渠道。
推进贸易监管制度创新。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提升贸易、税务、人员进出、金融服务、交通运输、物流信息等方面特色服务功能,实现国际贸易业务全流程全覆盖。促进互市贸易转型升级,扩大互市贸易商品进口来源地,构建“保税备货、边民提货、网上售货”新模式。通过打通互市贸易市场流通各个环节,推广互市贸易溯源认证监管体系,创新“边民互贸+跨境电商”业务新模式,打造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新业态。加快申建综合保税区,推进货物进出境管理制度、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安排、跨境电商网购保税品先理货后报关等政策措施落地等。
推进金融制度创新。优化外汇便利化管理方式,允许黑河片区内外商直接投资项下的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支持适合保理、融资租赁等行业发展的新模式,允许企业收取外币租金及开展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跨境租赁业务。支持符合规定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探索以第三方担保、境内外资产、境外项目抵押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境内外融资。打造跨境人民币和卢布业务跨境合作示范区,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参与黑河片区金融业务的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入股黑河片区内的商业银行。提升黑河片区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征信水平,建立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
推进管理模式创新。按照“精简、实用、高效”原则,构建自贸片区“小管委会+大公司”运营体系,全面推进全员聘任(用)制改革,实行“公司化”“双轨运行”管理模式,“员额+编制”、年薪制、绩效薪酬等多种分配形式,构建精简高效、权责明晰的自贸片区管理体制。
打通中俄立体化运输大通道
畅通陆路通道。加快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开通黑龙江公路大桥,加快跨境空中索道建设,谋划黑河中俄跨境铁路大桥前期,打通铁路“大动脉”。北黑铁路(龙镇至黑河段)完成升级改造并投入运营,谋划黑河—逊克—乌伊岭等沿边铁路和北安—五大连池—嫩江铁路,争取开通黑河—北京等国内主要城市直达旅客列车。
畅通空中通道。提升民航承载能力,推进瑷珲机场升级改造,启动建设逊克通用机场,谋划推进孙吴通用机场,争取开通黑河国际航空港,开发国内国际热点城市新航线,实现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年出入境旅客逐步实现稳定增长。
畅通水上通道。统筹推进黑河公路口岸“公铁水联运”物流港区规划建设,实施自贸片区新港建设工程,推动老港区退城搬迁。申建黑河进口冰鲜水产品、肉类指定监管场地、二手车出口口岸,推进黑河口岸扩大俄罗斯中药材检疫准入品种,增加黑河口岸功能,提升大桥经济区整体功能。公路口岸实现对外开放,大幅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并逐步实现24小时通关。
构建中俄跨境合作新高地
打造中俄跨境物流枢纽。建设中俄物流主通道,以黑河市和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为集散中心,依托黑龙江公路大桥及中俄跨境综合物流枢纽项目,加快黑龙江公路大桥桥头区铁路专用线、公路货运物流中心建设,增加资源类商品进口,打造集仓储、配送、加工、贸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
积极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积极“引进来”,鼓励外商投资,制定外商投资促进政策,对促进就业、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贡献大的项目,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给予财税、土地等方面支持。鼓励“走出去”,提高境外园区承载能力,积极推动企业在俄建立采矿、采伐及产品加工基地,深化中药材种植、医药卫生产业合作。
建设沿边国际贸易强市。进一步优化对俄市场布局、区域发展格局、经营主体、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推动对外贸易大幅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带动性。
创新发展边民互市贸易。实现兴边与富民相结合,提高边民互市贸易参与度,鼓励黑河城乡居民采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广泛参与开展互市贸易,鼓励边民各种致富业态与互市贸易相结合。
打造中俄消费区域中心城市
强化消费支撑。创造黑河消费品牌,合理配置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供给场所,推动智慧商圈建设,打造互市贸易出口和十五国进口商品展示、销售和批发中心,支持引进知名品牌旗舰店、体验店和连锁店。依托大黑河岛离岸特点,谋划建设大黑河岛免税商店,打造集免税购物、主题游乐、文化演艺、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特色餐饮等于一体的一站式国际自由岛。加强特色商业街区改造升级,支持建设“特色街区”“步行街”商圈,发展“小店经济”。开展消费场所中俄标识改造,营造跨境消费氛围。
优化消费政策。继续提供高效便捷的异地办证服务,做到“当日受理、当日审批、当日制证”。降低跨境公共交通费用,推动中俄两国边境居民和从事商贸活动的非边境地区居民持双方认可的有效证件依法在双方规定范围内自由通行。借助黑龙江公路大桥开通,拉动旅游消费,积极争取开通两国公民8座以下小型车辆跨境自驾游项目,逐步扩大自驾游范围,实现两地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补。
搞活商贸流通。积极促进消费,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促进消费活动,充分挖掘消费潜力。落实汽车下乡、绿色智能家电、环保家具等相关补贴政策。加强农村食品经营店规范化建设。鼓励消费模式创新,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促进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新型与传统消费模式协同融合、商品和服务消费互动融合、消费与流通和生产对接融合。培育“互联网+互市贸易”“互联网+社会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