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资政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黑河贡献智慧力量
——政协黑河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关于推动黑河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黑河海关副关长 苑立彬
一是对接融入“一带一路”,推进建设国际物流向北枢纽。立足东北亚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与沿线国家贸易互通,大力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加快推进以黑龙江公路大桥和跨境索道为特色代表的物流综合运输体系,成为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点。
二是着力大桥经济,为发展增添新动能。深挖发展潜能,增加贸易品种和过货量,扩大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出口贸易,探索设立大宗资源性商品交易平台。稳步推进中俄能源资源、农林开发等领域项目合作,推动本地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充分发挥黑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作用,引进和培育企业加快推进1210和9610模式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三是发挥政策叠加优势,提升口岸竞争力。进一步完善黑河口岸功能,加快综合保税区申建步伐,推进肉类、冰鲜水产品及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等口岸设施建设。成立专班深入研究黑河自贸试验片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政策叠加优势,让政策释放出最大效能。落实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政策,扩大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规模,建设边境贸易商品市场和商贸中心。扩大边境贸易+电子商务规模,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符合黑河实际的边民互市贸易发展之路。
四是培育外贸主体,释放发展内在动能。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扶持培育本地外贸主体做大做强。大力推行网上办、一次办,跨部门联合监管,减少环节和手续,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一站式服务水平,形成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合力,为外贸主体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有力环境支撑。
五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以扩大内需为基点,调整本地经济,把自贸试验区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与国内企业互动发展。积极争取尽早开通中俄跨境自驾游,打造跨境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争取二手车出口试点口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公共备品备件库,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开展本币现钞跨境调运业务,提高人民币在俄罗斯认可度和使用率,推进中俄两国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关于民营企业融入双循环促进集群合作共赢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主席人选 李强
一、认清形势,深刻领会双循环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市具有沿边开发开放、自由贸易试验区、兴边富民试点市等特有政策,享有区位、资源、能源、生态等独特优势。黑河民营企业要主动把握发展机遇,积极适应发展趋势,充分释放企业活力,加快融入双循环、加快融入新格局。
二、找准定位,建立推动民营企业合作共赢体系。要制定推动民营企业形成合力机制、鼓励中俄企业联合发展机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服务机制、民营企业家培养机制,在资金扶持、税收政策等方面为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加快实现民营企业与俄罗斯企业在各领域深度合作。要充分发挥商协会作用,协助政府制定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鼓励有意愿企业抱团发展。要鼓励企业联合发展,强化区域合作;鼓励行业协会、商业联盟间联合发展,发挥集群作战优势;引导民营企业抱团发展,进一步整合资源,鼓励企业以联盟方式开展合作。
三、加强联系,推动民企与国内大企业的良性对接。要积极促进本土民营企业与到黑河兴业的国内大型企业深入对接、深度合作,建立对应的服务配套机制和合作机制,给予政策支持,提高合作成功率。要积极推动招商引资落地企业与本土企业抱团发展,注重搭建合作平台,积极推荐本地企业为引进项目提供上下游供应、配套保障等服务。要把企业诚信作为促进与国内大企业对接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引导民营企业争做诚信经营的典范。
四、强化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在国际大循环中实现新作为。要建立鼓励中俄企业联合发展机制,出台政策支持,对来我市投资的俄罗斯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措施。要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建立多元人事制度体系,利用自贸片区优势招引人才,为外籍人才办理合法工作身份。要协调海关创新监管模式,发挥保税物流中心(B型)作用,提高涉外企业通关便利。要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形成创新成果。要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扶持力度,积极促进外贸出口市场回暖。
关于推进校地深度合作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建议
市政协常委、黑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于慧玲
一要统筹做好顶层设计,给予人才政策倾斜。要强化规划引领和有机衔接,将校地合作顶岗实习工作纳入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等重大专项规划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同步规划校地合作顶岗实习发展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实现途径和重大项目等。要针对校地合作顶岗实习学生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提供岗前培训、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学生信息录入“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人才信息库。要对进入“人才信息库”的学生给予相应政策倾斜,每年提供定额优质岗位,吸纳优秀毕业生进入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创业,为助力黑河市打造50万人口城市作出贡献。
二要支持产业学院建设,助力自贸片区发展。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发挥黑河自贸片区优势,支持学校依托优势专业集群与俄速通、华为、中软国际、中科曙光、北京顺丰等企业共建跨境新商业产业学院、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学院、顺丰物流产业学院。要将学校产业学院融入区域布局,助推产业学院建设,同时依托学校合作企业,集中力量突破地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瓶颈,推动区域产业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要依托黑河学院与俄高校长期合作的优势,黑河市与黑河学院、俄罗斯高校三方共建冰雪产业学院、旅游文化产业学院等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学院,更好地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
三要完善智库与政府合作机制,提高成果转化能力。建立校地之间的稳定供需机制,建立学校智库参与政府决策咨询的制度性框架。建立学校智库与政府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促进跨学科、跨部门、跨县市的协同研究。建立学校智库与政府各部门联系沟通机制,畅通信息获取及反馈渠道。建立以政府、企业、社会等用户为主的评价机制,给予相应智库建设经费投入。通过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为黑河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科技支撑与智力支持。
四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要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校地联创共建等举措,积极推进校地共建、共享、共同发展。要充分依托学校的特有优势,在多方面与黑河市开展全面、全方位深度合作,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关于加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建议
政协五大连池市委员会
一要加快托管服务主体发展进程。培育壮大托管服务主体,鼓励引导其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优势,整合资源,集中农户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大型农机具作业优势,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有效降低、规避传统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带来的风险;采取“产+销”一体化生产模式,促进三次产融合发展。
二要构建完善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要把建立规范的运行保障机制作为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基础和前提,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提供保障。要加强托管服务主体与农户签订合同的指导和管理,发挥在规范服务、维护农户利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做好风险防控,探索建立“期货+保险”的保障模式,防范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动双重风险。
三要有针对性出台土地托管金融产品。要积极促进金融机构与农户、托管服务主体的对接,解决资金投入难题。要出台农业生产托管贷款产品,激活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金融市场。要推出金融产品自选超市,将农业贷款产品向全市公布推广,农民、托管服务主体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金融产品,有效破解生产过程中资金瓶颈。
四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做好上级政策的研究梳理,针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积极生成项目,进一步加快推进步伐与成效。要打造托管服务基地,采取向上争取与地方财政支持相结合的方式,扶持建设托管服务试点。要加强保险资金地方匹配额度,为农户生产提供保障。
五要积极宣传推广典型示范经验。要有效利用宣传媒介大力宣传托管服务特点、优势,提高农户知晓率,营造浓厚社会氛围。要重点打造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示范县、示范乡镇,鼓励基层探索创新托管服务方式和模式,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效果,提高托管服务覆盖面。
关于加强黑河城市水系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市政协常委、黑河市园林中心主任和明
一要系统规划,综合治理。要按照“整体与生态最优”原则,综合考虑水生态、水景观、防洪排涝、园林绿化和文化旅游等各种功能的有机结合。要重点做好上游—好八连东侧黑河水厂引水进城工程、下游—月牙湖与黑龙江河湖联通工程,打造贯通全城的半环形滨水公共空间,打造滨河休闲运动、风情体验、文化创意等核心功能聚集区,为加快我市旅游城市建设提供新“打卡”景观。
二要突出法制,严格保护。要强化法制保障能力建设,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法》来规范治理和保护城市水系。要把城市水系保护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事,严格划定水系沿岸开发利用区域,坚决守住水系保护“红线”不动摇,为城市未来繁荣发展预留空间。要编制科学实用的综合治理、水系保护规划,并纳入《黑河市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自贸片区和边境中型城市总体规划,确保实现既定保护与开发目标。
三要明确重点,强化整治。要加强河道周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在倾倒垃圾重点河道区域设置围挡,并对下二公新区等暂时无法进行棚改的区域,合理布设公共水冲厕所,同步拆除直排旱厕。要严格管控工程渣土倾倒,一旦发现倾倒渣土行为,立即启动倒查程序。要实施堤防保护工程,积极向上级行业主管部门争取维修养护资金,保证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
四要部门联动,加强配合。城市水系涉及水利、市政园林、环保、交通等诸多方面,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效果。要成立市级领导任组长,水务、城市执法、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市水系保护与利用领导组织,定期听取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重大问题,促进各项工作的扎实有序推进。
关于加快推动自贸区建设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三级调研员 姜传凯
一要凝聚推进自贸区建设发展合力。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各职能单位各司其职,明确自身任务和责任,全力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要做好相互间的支持、协调、配合工作,紧跟发展步调,自觉复制好推广片区建设经验,让自贸区创新成果惠及全市发展。要积极主动加强学习,熟悉掌握自贸区建设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水平。要加大宣传力度,全力讲好自贸区的黑河故事,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知晓、广泛参与,充分调动起全市上下参与自贸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要培育自贸区振兴发展新动能。要以推进自贸区产业项目建设、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心,着重研究自贸区顶层设计,战略布局,有针对性地调整城市规划,扩大自贸区范围。要结合未来发展方向,积极研究谋划新产业,引进新项目,加快推进要素整合,重点打造跨境产业集聚区。要依托“大桥”时代、“后旅发”时代,大力研究扩大对外经贸旅游合作,打造大黑河岛“国际自由岛”,发展“大桥经济”“旅贸经济”,为全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要强化自贸区发展的人才支撑。干事创业,关键在人。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自贸区引人用人政策,用特殊的政策优势吸引人才,让更多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到自贸区建设中。要做好自贸区大学城建设,培养更多的产业技术人才,壮大城市发展规模。要尽快研究扩大边民补助政策实施范围,提高工资福利待遇,用优惠的薪金福利体系实现留住人才的目标,为自贸区建设提供支撑。
关于推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建议
市政协常委、民建黑河市委秘书长 苏宏理
一是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机构。市区均成立以党政首长双挂帅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领导组织,同时选调政治过硬、素质优良、业务熟练、作风硬朗的干部,组建一支创得了守得住的常设创建队伍。
二是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为把创建责任落实落靠,增强创建实效,建议从2021年开始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情况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领导班子考核中来。
三是建议实行创建激励制度。对创建责任落实到位,创建任务完成出色的单位,通过拨付创建专项经费的方式进行褒奖。
四是建议开展“文明市民”评选表彰活动。引领全体市民争做遵守《黑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模范,踊跃投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来,按年度开展黑河市“文明市民”评选表彰活动。
五是建议聘请第三方开展模拟测评。借鉴先进创建城市经验,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实地模拟测评,测评结果作为各创建责任单位补短板强弱项的靶向依据。
六是建议构建文明城市创建梯队。按照从省级提名到省级荣誉、全国提名到全国荣誉的文明城市创建梯队前进的目标,号召各县(市、区)在2021年踊跃申报省级文明城市提名,形成全域创建的良好格局。
关于加快黑河市大豆产业发展的建议
市政协委员、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任立华
一、建立健全大豆产业发展平台。积极组织大豆加工企业、高端科研单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产品营销机构、金融企业、互联网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组建大豆产业联盟,围绕瓶颈问题合力攻关。强化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合作,在黑河建立国家大豆研究中心,做强做大黑河大豆营销平台,促进种加销联动,构建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平台。
二、推进专品种的标准化生产。在各县选择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合作社,在同一生态区按企业要求组织专品种种植、收获、储藏,集中统一供给企业。与科研机构、加工企业共同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和保证产品质量的栽培技术模式。完善大豆等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强化质量监管。提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标准,推广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扩大GPS等现代智能精准作业技术、航化微喷技术和远程遥控技术应用面积,全面提升标准化作业水平。
三、大力培育重点产业。高标准推进国家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设国家北部大豆种子育繁供研究基地。积极对接益海嘉里、海天等国内大型大豆加工集团,采取嫁接、改造、新建等方式,引进建设国内先进、产业拉动力强的大型大豆加工企业。培育本地特色加工企业。加强对合作社、现有大豆加工企业的扶持,大力支持企业开发健康食品、功能性饮品、发酵食品等高端产品。强化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
四、推进大豆产业科技创新。开展大豆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攻关,按照农垦标准集成组装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缩小技术攻关示范与田间普遍应用的产量差距。开展大豆精深加工科技攻关,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团队,为大豆新品种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政策支持。促进产学研结合和各种资源优化配置,提高黑河大豆的品质、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占有率。
五、做强做大黑河优质大豆品牌。引导“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抖音等网络平台,推广生产全过程展示性营销,打造全国最大的绿色功能性大豆原料供应基地。创新招商推介、线上线下销售等多种营销形式和手段,打通“买全国、卖全国”的电子交易通道,构建现代大豆营销体系。充分利用媒介宣传推介黑河大豆的功能性品质,提高“黑河大豆”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信誉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