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走进北安市二井镇自民村精准扶贫户于德海家,温暖洁净的砖瓦房,一家人正坐在热炕头上吃饭,饭桌上有肉、有菜,祖孙三代其乐融融。2016年帮扶企业北方商城出资为老两口盖上了新房子,加上享受各项扶贫政策,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在粮食仓储干活,挣钱、尽孝两不误,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于德海的儿子于忠臣一脸灿烂笑容地说。他原本长年在外打工,得知村里办起了扶贫产业后回乡就业,如今娶妻生子,一家六口日子越来越好。
于德海一家的幸福日子,折射出北安推进就业扶贫的可喜成果。
“二井镇自民村这个粮食仓储大库产业扶贫项目采取的是对外发包的方式,每年租金十万元,其中的40%作为村民的效益工资分红,60%用于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保障性分红,在这务工的村民年收入最高的能达到三万元,最低也一万元左右。”二井镇自民村党支部书记闻立强介绍。
几年来,北安市在增强群众的“造血能力”上下大功夫,在家门口铺就了就业路,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就业走向更美好的生活。2018年以来本级财政累计发放奖补资金1174万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贫合作社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发放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1.96亿元,支持5320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收。大力扶持光伏发电、畜禽养殖、绿色种植、生态苗木、庭院经济、劳务经济六大扶贫产业。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导向作用,投入专项资金1.25亿元,建成扶贫产业项目57个,带动5645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021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北安市全面落实疫情期间稳岗就业各项保障政策,“点对点”“一站式”做好1647名贫困人口转移就业、返岗务工。该市现有12处扶贫车间实现援企稳岗政策全覆盖,吸纳11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其中91人年均收入超过3550元。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1273个,人年均增收3379元。
自脱贫攻坚打响以来,北安市连连出招,招招掷地有声,立竿见影。
以“精”字为尺,织密建档立卡“管理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精准退出,了解实情,对症下药,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贫困户精准施策。市级领导挂帅成立8个工作专班、9个战区,实行“分口落实制”和“战区长负责制”。153家帮扶单位、4138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62个行政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出台住房、饮水、健康、教育、产业等方面政策50个。构筑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慢病门诊用药、补充住院保险五重保障线。五年来,累计核销各类医疗费1.32亿元,受益贫困户6.8万人次。创新实施“改、租、换、建”四种模式,改造贫困户危房2076户,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率达到100%。
以“防”字为重,守住资金安全“保障线”。紧盯资金分配、项目建设、公告公示、拨付进度、监督管理等关键环节,狠抓扶贫资金管理。
以“建”字为纲,谱写田园生活“幸福曲”。强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大建设、大覆盖、大提升,贫困村“三通三有”全部达标。五年来,累计投入5967万元,实施321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建改造供水管网528公里,农村饮用水铁、锰超标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累计发放农村贫困人口低保金7341万元,特困供养金1911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710万元,临时救助金148万元。
以“强”字为荣,激活智志双扶“一池水”。该市连续三年开展“好日子,从好习惯开始”农民素质和生活品质提升工程,“脱贫之星”评选活动,选树自强之星、卫生之星、孝心之星100名,通过典型引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以“实”字为本,巩固党建促攻坚“主阵地”。选派驻村工作队20支,12家民营企业,8个社会组织,6支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发展产业、提供就业岗位、改善基础设施等方式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几年来,驻村工作队协调争取资金170万元,主导实施和推进特色扶贫产业项目52个,帮助群众解决就学、就医、就业等实际困难1500余件,代办各类事项2750件。
以“改”字为先,筑牢问题反弹“防火墙”。持续开展脱贫攻坚问题“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行动,做到所有问题全部清仓见底。
2016年—2019年,北安市累计减贫8529户14185人,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底“回头看”后的4.07%归零,2018年20个贫困村出列。2020年1月,北安市在国家第三方评估考核验收中取得了“零漏评、零错退、脱贫质量高、群众满意度100%”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