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镇城门外坟墓众多,凄惨荒凉,而阔人家祝寿的馒头硕大。华老栓一家处在社会底层,盖着“满幅补丁的夹被”,一包洋钱是他家的命根子。孩子有病无处求医,只能乞求刽子手。封建统治者推行“愚民政策”,用封建迷信思想毒化腐蚀劳动人民,愚弄群众,驱使他们日益麻木、无知、落后。一个为了拯救贫困交加民众的革命者的血,被刽子手做成了血馒头,给被拯救的人吃了,而后在刽子手一片“包好”的叫喊声中、在众人恭维奉承声中死去了。这是一幕令人心碎的悲剧!
这是鲁迅的小说《药》的故事,鲁迅用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群众愚昧落后、刽子手凶残狡诈、革命者严重脱离群众的悲凉画卷。夏瑜本是为了推翻清王朝统治而造反的,但是他的正义行为连他的母亲都不明白,失去了革命应有的最基本群众。夏瑜之死,驼背五少爷幸灾乐祸,花白胡子认为他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丝毫不同情;更有可悲的是华老栓把他的血奉为神灵妙药,一心希望用它来治好小栓的病。在茶馆里,刽子手康大叔成为贵客,为人所尊敬。夏瑜成为被作践的玩物,革命者的鲜血不但没有唤起民众,反倒增添他们愚昧的欲望。夏三爷的无耻,红眼睛阿义的贪婪、刽子手康大叔的凶残卑鄙无不增加了悲剧的色彩。这些人物的丑恶嘴脸不但没有遭到茶馆群众憎恶,反而增添了他们的快活!
在这篇小说中,鲁迅不仅用他那泼辣的笔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更对那些善良可却十分愚昧落后的群众进行了深入剖析。
华老栓这位长期生活在封建统治者“愚民政策”下的无知、落后的群众形象,再现了那个时代。他对有病的儿子倾注全部感情,他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换了“药”。他对这“药”充满了无限的希望,根本不去问这“药”的来源。他几乎忘记了自己和康大叔的对立地位,而对他毕恭毕敬,感激不尽。然而就是康大叔拿来的人血馒头使小栓夭折了,使华老栓希望破灭了。
无须多听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二十多岁人的言谈了,我们的心已经无法沉痛了。夏瑜的希望永远不能实现了吗?华小栓的死难道还不能使华老栓觉醒吗?而一切有志拯救中国劳苦大众的革命者还不应从夏瑜的悲剧中汲取应有的教训吗?要想革命成功,必须鼓动群众、联系群众,千百万人民群众起来之时就是革命胜利之日。这是鲁迅为医治旧民主主义的“病”而开的一剂良“药”。
在《药》中,我们很难断定是哪一个人杀害了革命者夏瑜,但康大叔、夏三爷、红眼睛阿义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就是他们首先使我们产生了憎恶之情,进而推及到整个封建阶级。康大叔的凶狠、贪婪表现了封建阶级的本性;夏三爷的卑鄙无耻,表现了封建势力的强大;红眼睛阿义则不过是封建势力的忠实爪牙,靠主子来维持他的生命。
悲痛!革命者夏瑜、贫苦民众的儿子华小栓都死在了封建统治阶级手下。黑暗!这个社会反动势力的凶残、群众的愚昧,很难见到火光。但是悲痛中存在着希望,黑暗中依稀可见那微弱的火光。华小栓的死,戳穿了骗子的谎言;夏瑜的死,激励着同志们前仆后继。麻木终会有头,刽子手的血债必须偿还。
在悲凉萧瑟的墓地,鲁迅让夏瑜的坟上出现了一个花圈,使令人窒息的气息里透出了一丝光明,展现了革命者并没有屈服的现实,催人振奋,教人前行。一个小小的花圈展现了鲁迅对未来必胜的信念,鼓舞着人们不屈不挠,英勇斗争——为了未来美好的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