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及中俄建交七十周年黑河历史大事记(三)
1964年,全省第一座广播转播台黑河九一三台在黑河落成。全区人口总数为784432人,自然增长率31.69‰;耕地面积799.7万亩;粮食总产量56.149万吨。工农业总产值46077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3743万元、工业总产值12334万元;生产原煤10.4万吨,采伐木材9.49万立方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187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4711万元。
1965年7月1-6日,黑河专区首次学习毛泽东著作先进集体、积极分子代表会在黑河举行。
1965年,全区人口总数为845506人,自然增长率30.31‰;耕地面积945万亩;粮食总产量568212吨;工农业总产值5087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5534万元、工业总产值15342万元;生产原煤11.6万吨,采伐木材10.88万立方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65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5984万元。
1966年,全区农业总产值19942万元,其中:农业17165万元;林业361万元;牧业1535万元;副业793万元;渔业88万元。耕地面积(市县属)4224615亩,总播种面积401.29万亩(市县属。剔除国家生产建设兵团,农业耕地划出5百万亩)。全区工业总产值18798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16844万元(含中、省属12502万元;地属246万元;县、市属4096万元),集体所有制1649万元;生产原煤13.6万吨,采伐木材26.45万立方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08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5692万元。
1966年,全区安置下乡回乡人员1369名,其中:知识青年1291名(含女青年670名)。全区有中等专业学校3所,专任教师164名;有普通中学120所,专任教师1570名;有小学1191所,专任教师4758名;有聋哑学校1所,专任教师2名,有文化馆6个,图书馆2个,电影院7个,剧场5个,电影放映队43个,艺术表演团体7个。全区人口总数为884553人。
1967年,全区人口总数为928641人;工农业总产值72083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1315万元,工业总值18768万元;耕地面积10099526亩(全口径),粮食总产量932297吨;生产原煤13.3万吨,采伐木材31.6万立方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41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5083万元。
1968年9月30日,毛泽东对反映黑龙江省革委会创办柳河“五七”干校的文章作出批示,肯定组织干部去干校下放劳动的做法。此后,全国各地办起大批“五七”干校。
1968年,全区人口总数为1021153人,自然增长率28.5‰;工农业总产值6918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6724万元,农业总产值52462万元。耕地面积10116755亩(全口径);粮食总产量838002吨;生产原煤14.4万吨,采伐木材25.63万立方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28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4863万元。
196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黑龙江国营农场的基础上组建生产建设兵团。随后,内蒙古、甘肃、山东、安徽、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省、区建立生产建设兵团,西藏、江西、广西等省、区建立农建师,接收城市知识青年。
1969年,全区人口总数为1093566人,自然增长率25.68‰;工农业总产值57784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1401万元,农业总产值36383万元;耕地面积10134647亩(全口径),粮食总产量503618吨;生产原煤12.98万吨,采伐木材18.19万立方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l621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6186万元。
1970年7月28日,爱辉县东方红农业机械厂成功制造第一台200吨液压机试车成功。
1970年9月11-17日,全区下乡知识青年首次代表大会在德都县龙镇举行。1970年,全区人口1125275人,自然增长率25.02‰。耕地面积10558541亩(全口径)。工农业总产值6640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9892万元,工业总产值26509万元(均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生产原煤17.90万吨,采伐木材16.28万立方米,粮食总产量788587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02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7119万元。
1971年,全区人口总数为1175440人。工农业总产值为33673万元(不含生产建设兵团),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0426万元,农业总产值为23247万元。全区耕地总面积4270651亩,农作物粮豆薯总产量为435104吨。生产原煤17.5万吨,采伐木材12.52万立方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70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6607万元。
1972年,全区人口总数为1241103人。工农业总产值为2875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0844万元,农业总产值为17914万元。全区耕地总面积4384380亩,农作物粮豆薯总产量为283685吨。生产原煤20.68万吨,采伐木材16.64万立方米。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801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7348万元。
1973年12月24日,黑河地区第一次贫农、下中农代表大会在黑河召开。600名贫下中农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了大会,选举产生了60名委员组成的黑河地区贫农、下中农协会第一届委员会。
1973年,全区总人口为1285215人。全区耕地总面积11038175亩(全口径),全区农作物(粮豆薯)总产量为516734吨。工农业总产值达5563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3059万元,农业总产值32579万元;生产原煤28.76万吨,采伐木材30.31万立方米。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888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10955万元。
1974年,全区人口总数为1327723人。全区耕地总面积11411505亩(全口径),农作物粮豆薯总产量为993053吨。工农业总产值为7977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25702万元,农业总产值为54074万元;生产原煤33.78万吨,采伐木材31.92万立方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046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9502万元。
1975年,全区总人口为1371818人。全区耕地总面积11714609亩(全口径),农作物总产量(粮豆薯)1140091吨;工农业总产值9209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9257万元,农业总产值为62840万元;生产原煤44.76万吨,采伐木材42.19万立方米。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279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11160万元。
1976年,全区人口总数为1435051人,自然增长率15.76‰。耕地面积11912889亩(全口径)。粮食总产量946908吨。工农业总产值8994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4515万元,工业总产值35428万元。生产原煤45.64万吨,采伐木材39.14万立方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453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11044万元。
1977年,全区人口总数为1478723人,自然增长率12.65‰。耕地面积12089663亩(全口径)。粮食总产量981683吨。工农业总产值9414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5741万元,工业总产值38400万元。生产原煤50.29万吨,采伐木材42.26万立方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607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额10728万元。
1978年1月24日,中共黑河地委决定恢复黑河地区科学技术协会并召开首次全委会,讨论科协的任务。同时成立了农学、农机、机械、电工、土木建筑、畜牧兽医和医药卫生等7个学会。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