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穿梭于黑龙江黄金水道的中俄商人大发其财。每年的3月和12月在库玛拉河口的集市上中俄商人在这里用火枪、火药、铅砂、白酒、面粉等货物换取土著人的毛皮及制品,然后再到瑷珲城用他们在土著人那里换来的毛皮等物品换取大量的大麦、燕麦及小麦,运回涅尔琴斯克加工成面粉,卖给日益骤增的采金工人,从中赚取巨额利润。
1847年,穆拉维约夫出任西伯利亚总督后便提出:保持同中国的贸易唯一办法就是要把互市贸易改为贩运贸易,把俄国纺织品沿黑龙江运到远离英国人活动的中国东北及内地。为此他积极向沙俄中央政府游说,提出“占据黑龙江,夺取黑龙江出海口,进入太平洋应为俄国远东政策的首要任务”。1854年,穆拉维约夫率领主要由哥萨克士兵和少数工匠组成900余人的“考察队”,乘坐轮船、汽艇、快艇、驳船和大木排等70余艘绵延两俄里多的水上运输队驶入黑龙江,开启了新一轮沙俄武装侵占黑龙江流域及乌苏里江东岸的脚步。在穆拉维约夫等一批极力奉行沙俄侵略扩张政策急先锋的策动下,沙俄仅用了4年的时间就在黑龙江左岸完成了实际占领的全部工作。
1858年,昏聩无能的黑龙江将军奕山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此后,沙俄采取卑劣的手段先后攫取了中国近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强逼中国与之签订了一系列优于西方列强的贸易通商条约。特别是在十九世纪末,沙俄趁清廷在甲午战争战败之机,诱使中国与之签订《中俄密约》,遂将中国东北划作其势力范围,先后攫取了在中国东北建铁路、开金矿、驻军队等一系列特权,将中俄黑龙江贸易异化为赤裸裸的殖民掠夺。
1900年庚子俄难及以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沙俄成为列强瓜分中国的最大受益者。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沙俄在中国东北的特权被日本强占,中俄贸易受日本工业产品的冲击日渐萎缩。1911年辛亥革命和1914年欧战爆发,使中俄黑龙江贸易再度兴旺。延至苏俄十月革命,中俄贸易的大宗货物多集中在粮食和食品。同期,沙俄时期的大批贵族为逃避革命制裁,携款逃到中国东北。此时,大批俄国人的到来和远东共和国的成立,使中俄黑龙江贸易出现了短暂的繁荣。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立,中俄贸易暂告结束。取而代之的中苏贸易从苏俄时期的民间自由贸易转向了以苏联政府为主导的新的发展阶段。孙中山联俄联共的“新三民主义”得到了苏联人民的支持,使中苏贸易地域性特点愈加突出。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苏贸易转入萧条期。
经历了急剧动荡的历史风云,中苏贸易随着苏联计划经济的实施渐次步入低谷。1929年中东路事件把中苏贸易打进了谷底。而此时,中苏边境地区“走私江”的民间贸易却在悄然兴起。1935年,苏联政府出让中东铁路后中俄黑龙江贸易大门彻底关闭。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中国,以家庭、作坊为主要形式的农业和手工业占国民经济总量的90%,而以轻工业为主体的近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有10%。当时中国的国民人均收入只有27美元,仅为美国的1/26,亦不及当时印度的一半。传统贸易中的主要商品丝、茶因受日本和印度产品影响大幅下滑。
全国抗战爆发后,为支持中国牵制日军,苏联对中国实行大量经济援助,中苏经贸因战争影响仅剩中俄西部边境的不多的几处口岸。至1941年6月,国民党政府利用苏联援助资金从苏联购进大批军用物资,总金额超过了2.5亿美元。苏德战争爆发后,中国稀土成为中苏贸易的主要商品。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共分裂,内战爆发。国民党政府倒向美国,中苏贸易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六、新中国成立后中苏贸易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政府向世界宣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与国民党政府断绝外交关系,而与新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同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出访苏联。两国政府于次年2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开启了中苏两国人民交往的新纪元。
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百废待兴。苏联政府不仅是世界上第一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国家,而且也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开展贸易的国家。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人民给予了中国人民宝贵的经济、技术援助。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以后,苏联政府在新中国的发展建设上给予的支持与援助为中苏两国贸易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着共同政治基础的中苏两国人民携手开创了社会主义国家互助发展的典范。在中苏贸易中,中国从苏联进口总额从1950年的1.8519亿美元迅速增长到1959年的9.7906亿美元,年均递增达到了18.12%。其中机械和成套设备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重也从1950年的10.6%和0.2%,上升至1959年的62.6%和41.9%。
中苏贸易经历了五十年代的十年黄金期,在六十年代初因国家政治分歧急转直下。中苏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60年的16.6394亿美元,迅速跌至1970年4723万美元的谷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苏贸易步入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低迷徘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苏两国进行的不同程度的社会改革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创造了条件。中苏贸易率先从逐步解冻的两国关系中走出了低谷。1986年中苏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6.376亿美元,创造了历史新高。
七、重回历史舞台的中俄贸易
1992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俄罗斯联邦,中俄两国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1994年5月,中俄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管理制度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及议定书》等7项法律文件,为中俄贸易的稳步发展廓清了道路。1999年4月,中俄两国政府完成了中俄东、西两段国界叙述议定书及其附件的制定工作,使中俄两国边界首次在实地得到了准确标示,为消除中俄边境地区俄国地方政府的顾虑扫清了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