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组织设置,完善体制机制,整合服务资源——
爱辉区 构建社区“大党委”开创党建新局面
爱辉区全面构建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按照“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创新党组织设置,完善体制机制,整合服务资源,不断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区域内各项事务中的领导、统筹、协调功能,全力构建以街道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局面。
整合社区内的党建资源,汇集社会多方力量参与谋划党建工作和社区服务事项。组建社区“大党委”组织架构,在辖区驻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中筛选有一定影响力的5~7家行政单位、国有企业、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社区“大党委”,搭建起基层社会领导体制,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领导,审议社区重大事项,决定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带头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利用各单位优势资源为社区党员群众和辖区单位服务。社区党委将散布在个体私营企业的党员组织在一起建立党支部定期开展活动。研究制定了《社区大党委议事制度》《社区大党委承诺办结制度》《社区大党委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等,把驻区单位在社区“大党委”中发挥作用情况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内容。
强化社区与辖区单位的对接互动,有效解决过去“一头热一头冷”和“建而不联,联而不合”的问题,促其达到1+1>2的聚合效应。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召开街道“大工委”会议和社区“大党委”会议,研究讨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重大事项,对辖区内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作出决议。年初以来,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复审、党员活动周、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召开会议110余次。发挥区直机关事业党组织党建工作“走在前头”的示范带动作用,落实好“双联系双报到”制度,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主题活动周系列活动,把市区4700多名在职党员下沉到15个社区中。年初以来,召开民情恳谈会36场次,发放调查问卷8000余份,征求意见和建议325条,调解矛盾纠纷18起,为居民办实事444件。建立党组织共驻共建制度。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和社会资源,共谋社区发展,共同开展社区公益事业和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活动,做到条块联运、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
发挥社区党委统筹协调功能,搭建党员教育管理和为民服务“舞台”,开展多元化社区服务,为社区党建注入活力动力。成员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优势,在改善社区硬件设施、充实社区工作力量、加大社区硬件投入等方面为社区发展提供了支持。网通社区建立“社区三点半学堂”,每天免费照顾驻区单位双职工家庭的幼儿或小学生20余人;多家驻区单位为所在社区文化队伍更新添置了演出服装和音乐器材等。支持社区物资资金80余万元,帮助解决活动场所不足、人员短缺等问题60余件。在社区“大党委”的统筹协调下,各成员单位间广泛沟通联系,加强协调配合,促进了互利互惠,共同发展。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在社区辖区企业为长海社区购置了50余套办公桌椅,10套会议桌。社区党委在组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群众微心愿、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中,与辖区企业成员单位的企业文化宣传相融合,赢得了企业的支持和认可。开展社区与成员单位、成员单位与成员单位结对共建,驻区单位党员与社区群众结对帮扶等活动,搭建“大党委”与群众之间的“暖心桥”,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博文社区以楼宇党建为切入点,完善“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组织驻区单位、党员定期到小区内开展义诊、法治宣传、文艺演出等活动。年初以来,全区15个社区党委累计举办党群联谊会160余次、书法绘画展40次,举办招工招聘会20多次,参与活动居民、单位员工近3万人,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