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贸易的中断对俄国政府打击巨大。沙皇从俄国经济利益出发不得不派出代表赴北京就中俄中段边界问题与清政府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谈判。1727年6月,中俄双方就边界、贸易、宗教等诸多问题在先前签订的一系列的条约基础上,又在恰克图最终达成了一个总协议,史称《恰克图条约》。同年8月,雍正派蒙古亲王策凌、内大臣伯四郎、侍郎图理琛与俄罗斯萨瓦按《恰克图条约》勘定中俄中段边界。随后,两国在双方确认的边界上互设了卡伦。此后,清廷在中俄中段和东段边境共设卡伦59处,每卡派兵十名,每月一班,轮番守候,督理边民,管控边界,护理贸易,缉拿逃犯,查禁盗猎,防夷牧垦。
《恰克图条约》约定恰克图和库克多博、祖鲁海图三处为中俄边境互市贸易点后,清廷于1730年将库伦互市移至卡外恰克图,理藩院委官一员驻恰克图专司贸易事务,督理中方贸易商民开展各种交易。凡来恰克图贸易的中国商民,百两以下者自便贸易,百两以上者均需交于行首议价经理。受当时多方政治因素影响,清政府规定:内地来此贸易商民货罄之后,不得逡巡不去,不得取蒙古名字,不得在此娶妻置业。此后,恰克图逐渐发展成颇具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中俄互市贸易中心。因中俄贸易商道的开通,晋商在中俄恰克图贸易中名扬四海。
1731年,土谢图汗报请理藩院委派官员护理赴京贸易之俄人。雍正帝颁旨准奏,谕理藩院委官一人驰驿恰克图,沿途照看俄罗斯赴京贸易商民,并派兵护送由张家口赴京贸易的俄罗斯商人。此后,住京俄罗斯贸易商民由兵部派副都统一员率官兵护卫成为定例。俄人出馆行走亦有护军伴随。1732年,俄罗斯贸易商团离京回国,雍正帝再次颁旨委官发兵沿途护送,并钦点大员送至边界。1756年,清政府设库伦办事大臣,总理中俄中段边卡事宜。1784年,恰克图司员改隶库伦办事大臣,恰克图贸易及中俄边界管理诸事改由库伦办事大臣督理。
雍正时期,俄国放开了实行多年的政府专营,使俄国商人更自由地往来两国之间开展贸易。清政府采取多项措施严格禁止两国边界地区的边民游牧贸易,加强对两国边境从事贸易商民的管控。
当时,清廷规定:两国往来贸易之人要按本国政府核准的指定线路行走,不可绕道或擅自他往,对违反这一规定的中外商人,一经发现必予重罚,并没收其全部货物。
《恰克图条约》签订后,雍正帝颁旨定例,驻京俄国教士使团每十年更换一批,并允许俄国选派学童赴京识习汉语,来京学童每十年换班一次。允许俄罗斯教士使团在京城玉河桥西建喇嘛台,以方便来京的俄罗斯教士、学童及赴京贸易的俄国商民礼教。
十八世纪初,中俄贸易因以清王朝主导的中俄边界问题的解决而得到了清朝政府的大力扶持。沙俄政府从恰克图中俄互市贸易中获得的巨额财政收入亦成为俄国政府推动中俄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
1780年俄国政府从恰克图贸易中征收的税金总额高达54.6万卢布,占其当年全国总税收的10%。
四、清廷对中俄贸易摩擦的管控
在清代,京城俄罗斯馆是清廷早期特许的唯一一处外国人驻京机构。获此特遇的俄国商人在中外贸易中取得了巨大的优势,便日生矫情,擅坏礼教,常遭京城达官显贵的责难和非议。1737年,乾隆采纳了俄罗斯馆监督清廷御史赫庆关于“俄罗斯互市止宜在于边境,其居住京城者请禁贸易”的建议,禁止俄罗斯贸易商团再来京城贸易,禁止俄罗斯学童擅自出馆巡游。
时有中俄边界俄国边哨卡官日渐骄横,常不守旧约,擅收卡税,亦将失马多报逾千。中国恰克图司员屡经交涉未果,遂上奏清廷。1764年,乾隆帝颁旨闭市,后在沙俄政府一再请求下,乾隆帝才于1768年谕理藩院发文,允中国商民再赴恰克图贸易。1779年库伦办事大臣索林因俄边卡官员未及时会办夷犯之事,闭关绝市。俄卡官遂表悔罪,严惩夷犯,多次致书发文,祈求开市。翌年乾隆帝颁旨斥责索林轻言闭关,复准开市。1784年,中国商人靳明在中方卡伦附近游牧贸易时被俄属布里亚特人掠去货物,库伦办事大臣会商恰克图俄官严办。俄官缉拿夷犯后,仅罚夷犯10倍赔付中国商人,却未与恰克图清廷司员会商,便私将夷犯钳鼻流放。库伦办事大臣致书俄西伯利亚总督拉木巴要求将夷犯正法示众。拉木巴以案件已结为由对库伦办事大臣所提要求未予会办。库伦办事大臣遂将此事上奏清廷。乾隆帝谕旨理藩院照会俄国外交部,要求撤换西伯利亚总督拉木巴。俄外交部回函未允。理藩院遂于1785年春发文库伦办事大臣闭卡撤市,并严禁大黄出口俄罗斯。
恰克图撤市使俄国政府损失巨大,屡请互市,悉被清廷拒绝。尔后,俄国政府致函清廷致歉,遂撤拉木巴,派色勒裴特出任西伯利亚总督。色勒裴特到任后积极查办了1789年秋中国卫勒千卡伦巡兵齐巴克被俄属哈哩雅特人枪杀一案。色勒裴特于次年春即将该案夷犯正法,并在会办边界事务中极为恭顺。1791年冬,理藩院发文库伦办事大臣准许中国商民再赴恰克图贸易。
乾隆继位不久即取消了四十余年的俄人赴京贸易,尔后又三次撤闭恰克图互市贸易累计十一年,是为中俄两国实力对比较量之博弈,对凝聚中俄边境各部族人心和稳定《恰克图条约》确定的中俄中段边界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为此后中俄互市贸易稳定发展廓清了道路。
1850年俄国在恰克图的互市贸易总额达到了1968.9万卢布,较1744年的58万卢布高出近34倍。
五、历史巨变中的中俄贸易
经历了康乾盛世后的大清帝国,在与各国贸易中每年都有相当的盈余。道光初年,清廷关税总收入已达450万两,占其全年财政收入的9.28%。而与此相反的是清廷在中俄陆路边境贸易中一直实行着零关税的政策。
进入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在西欧得到了迅猛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急需抢占中国市场。为打开进入中国的贸易通道,英国与清政府开展的多次外交斡旋收效甚微。1840年英国人发动了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为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清政府放开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使恰克图贸易中的俄国商人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十九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从中国海运到欧洲茶叶的运费比俄国人从恰克图运往莫斯科的运费便宜10倍。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俄国人在恰克图的毛皮贸易比重从三十年代的50%跌到了5%。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使恰克图贸易一度中断,近200多年历史的中俄贸易在世界动荡的大格局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848年东西伯利亚黄金产量超过了1300普特,为1830年的325倍,占俄罗斯全国总产量的80%。东西伯利亚采金业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俄罗斯的资本和商人。蜂拥而至的大批俄罗斯人为在远离欧洲和大海以瑷珲城为中心的中俄黑龙江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